首页 >> 党史学习

留学人员与辛亥革命

2021/10/9 15:56:13

  10月9日上午10时,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栗战书、王沪宁、赵乐际、韩正同志,国家副主席王岐山同志出席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汪洋同志主持会议。

  可能有朋友要问了,留学人员在这场推翻帝制、创建共和的伟大革命运动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2011年8月下旬,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在京举办了“留学人员与辛亥革命”暨第二届中国留学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8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提交论文49篇。会上,时任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会长韩启德院士在开幕致辞中阐述了留学人员对辛亥革命的杰出贡献,以及辛亥革命对留学报国事业的深远影响。

  今天,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之际,让我们一起来重新了解这段历史,纪念留学人员在这场伟大革命中的历史贡献,大力弘扬留学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100年前,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反动政府,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辛亥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民主主义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对推动中国的社会进步和促进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国人民为改变自己命运而奋起斗争的一个伟大里程碑。

  在这场推翻帝制、创建共和的伟大革命运动中,留学人员作为一支重要力量,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第一,留学人员传播了先进的革命思想。留学人员通过撰写文章、编印书籍、出版报刊、举办活动等方式宣传革命思想。他们在留学期间吸收和消化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以后,结合中国实际,撰写了许多鼓吹革命的文章和著作,如陈天华的《猛回头》、《警世钟》,邹容的《革命军》等;他们还创办了《民报》等革命报刊达七八十种之多,广泛宣传革命思想。他们回国后,纷纷到各省开办的新式学堂担任教师,在广大学生中传播革命理念,把革命的种子进一步撒遍全国。

  第二,留学人员领导和组织了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主要领导者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都是留学人员。他们先后创办了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日知会、共进会、岳王会等革命团体,后来又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政党――中国同盟会,以实施对革命进程的领导。同盟会的首批加盟者绝大部分是留学人员,其主要领导人和各个部门的负责人也都是留学人员。

  第三,留学人员策划和参与了反清武装斗争。1906年萍浏醴起义和1907年的皖浙起义是由留学人员直接策划的。1907年到1908年,同盟会在华南沿海和沿边地区连续发动了六次武装起义,留学人员在其中充当了骨干。1911年同盟会发动广州黄花岗起义,其中骨干和重要成员都是留学人员,多位留学人员在起义中献出了生命。留学人员还策动和领导新军参与反武装斗争,使新军成为辛亥革命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各地新军起义主要是由在日本学习军事的留学人员发动,例如参加辛亥云南起义的40多名新军将领中31名是留学人员。

  第四,留学人员在辛亥革命中的重要作用,得到孙中山先生的充分肯定,也将永载史册。正如孙中山先生所言,“本党以前在日本组织同盟会,所得不过1万多学生。他们回国后到各省去宣传,所以辛亥武昌起义登高一呼,全国响应,不到半年就收全国统一的大效果”,“东京(留日中国)学生实为中华民国建国最有功之人”。

  留学人员对辛亥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而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创建了共和,也为留学人员发挥作用创造了条件,为留学人员探索留学报国的道路打开了新的视野。

  第一,在辛亥革命以后,有更多的留学人员回国发展,实践革命理想和报国梦想。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后,许多在国外的留学人员纷纷回到国内参与革命工作,在日本的留学人员几乎全部回国,有很多人回国后进入政界和军界,他们试图通过对旧制度作根本改造,来实现报国梦想。一些在美国和欧洲的留学生也相继回国,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在科学、文化等领域实现自身价值,还有一部分服务于外交界,为争取民族独立和收回部分主权作很大努力。当时享有盛誉的职业外交家,如顾维钧、颜惠庆等都是从美国留学归来的。

  第二,在辛亥革命以后,有更多的人赴海外留学,寻求救国真理和强国本领。1912年至1913年间,民国政府为表彰对革命有功人士,先后向美、日、西欧各国派遣两批留学生,让许多革命者接续了因革命而中断的留学活动,造就了一批高素质的专门人才,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李四光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在庚款留美的带动下,形成了民国初期的留学美国热潮,每年大约有1000多名青年学子赴美国求学。在民国政府支持和“二次革命”等政治因素影响下,留日学生大幅增加,1914年出现了留日高潮,当年官费派遣留日学生1000余人,加上自费留学和流亡学生,使得在日中国留学生达到5000人之多。1915年,李石曾、蔡元培、吴玉章等人倡导赴法勤工俭学,得到大批青年的响应,先后有1600人赴法勤工俭学。辛亥革命以后形成的留学热潮,为中国的政治、科技、文化、艺术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培养出大批栋梁之才。

  第三,在辛亥革命以后,有更多的留学人员宣传国外思想观念,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留学人员为了达到改造中国社会的目的,通过创办报刊、写作翻译书籍、撰写文章等方式,传播马克思主义、无政府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工读主义、实用主义等新思潮、新观念,迎来了中国近代各种思潮最为活跃、最为激荡的时期。随着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发生,介绍、宣传和研究社会主义逐渐成为进步思想界的主流。李大钊、陈独秀、瞿秋白等留学人员成为马克思主义的最早传播者。李大钊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比较全面、系统的介绍。陈望道留日回国后,翻译了国内第一本《共产党宣言》。

  第四,在辛亥革命以后,有更多的留学人员通过组建团体、政党,推动社会进步和民族振兴。民国初年政治生活空前活跃,民主精神普遍高涨,各种团体、政党像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留学人员回国后,深深感受到中国的积贫积弱和落后,掀起了“科学救国”的思潮。他们效仿欧美各国的做法,组建各种科技团体。詹天佑创立了中华工程师会,中国科学社、中华农学会、中华医学会等相继成立。1913年,一批归国留学人员成立了欧美同学会,这个组织及其成员积极参与到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五卅运动中来。在许多政治团体和政党蜂拥而起,而又很快消亡的情况下,最终带领中国人民摆脱被压迫、被奴役命运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了。建党初期的“南陈北李”都是留学人员,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了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李大钊在北京建立了共产党的早期组织。代表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出席中共一大的12位代表中,有8人是留学人员。

  回顾辛亥革命前后的历史,我们看到,留学人员为辛亥革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辛亥革命的成功也为留学人员探索留学报国的道路打开了新的视野。

  摘自欧美同学会编《留学人员与辛亥革命》,韩启德在“留学人员与辛亥革命”暨第二届中国留学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2011年8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