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史学习

“七一勋章”获得者陆元九:我国自动化科学技术的开拓者之一

来源:新华社

2021/9/1 9:50:17

欧美同学会始终与国家和民族命运紧密相连

留学人员始终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向、同行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

我们开设【建党百年·海归故事】栏目

一起来回顾

留学人员的红色岁月、报国初心

  陆元九,安徽来安人,1982年12月入党。他是我国自动化科学技术开拓者之一。生于1929年的陆元九,是29位“七一勋章”获得者中最年长的一位,现担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顾问,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作为早期出国留学的博士,新中国成立初期,陆元九突破重重阻力毅然回到祖国怀抱,潜心研究,矢志奉献。首次提出“回收卫星”概念,创造性运用自动控制观点和方法对陀螺及惯性导航原理进行论述,为“两弹一星”工程及航天重大工程建设作出卓越贡献。

万里归来 矢志报国

  1945年,陆元九考取了赴美第一批公费留学生。留美期间,陆元九选择了麻省理工学院仪器学专业。仪器学专业,学习的其实就是惯性导航,由于这个专业课程新,难度大,报名者廖廖,而喜欢尝试挑战的陆元九却选择了仪器学,并成世界惯性导航技术之父C·S·德雷伯教授的首位博士生,在自身的努力及导师的引领下,他走进了前沿技术的前沿。

  1949年,新中国成立,新生的祖国百废待兴。陆元九力破重重阻力,踏上了长达11年之久的归国旅途。即使在事业上取得巨大成功,陆元九的矢志报国情怀也丝毫未减。对于美国当局提出的加入美国国籍的要求,他置之不理。为了摆脱对回国的限制,陆元九先后退出了科研小组,离开了实验室,开始从事民用科技研究,努力为回国扫清障碍。机会终于来了,中美达成了协议,用战争中的美国俘虏换取中国留学人员回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就借此机会返回祖国。1956年5月,陆元九和妻孩几经周折,最终踏上了祖国的土地,结束了长达11年的游子生活。

首次提出“回收卫星”概念

  归国后,中国科学院正在筹建自动化所,国家分配在这方面有专长的陆元九到自动化研究所任研究员、研究室主任,参与研究所的筹建和惯性导航技术的研发。从办公室场地落实到试验设备购置再到队伍建设,陆元九都亲力亲为。

  “要进行人造卫星自动控制的研究,而且要用控制手段回收它。”在研究中,陆元九首次提出了“回收卫星”的概念。与此同时,我国首个探空火箭仪器舱模型在陆元九和同事们的手中组装出来。

  “完善一代、研制一代、探索一代”。工作中,陆元九一直倡导要跟踪世界尖端技术。在他的带领下,中国航天先后开展了一批预先研究课题以及各种测试设备的研制工作,为我国惯性仪表研制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国第一台大型精密离心机在他的主持下诞生

  20世纪60年代初,陆元九在中科院、中国科技大学同时负责多项工作,每天都要工作十几个小时。这期间,他还坚持撰写专著,把自己在陀螺、惯性导航方面的所学所用编撰成书。

  1964年,他的著作《陀螺及惯性导航原理(上册)》出版,这是我国惯性技术方面最早的专著之一,对我国惯性技术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此后,陆元九主持组建了中科院液浮惯性技术研究室并兼任研究室主任,主持开展了我国一系列重要科技项目的研发。在长春,我国第一台大型精密离心机也在他的主持研制下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