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归学人 >> 每期杂志 >> 2020 >> 2020年-04期

【人物剪影】史逸婵:努力“链接”更多青年群体

作者:高君昌

2020/10/14 16:12:57

  史逸婵,我会理事、青委会副主任委员、静安分会副会长,上海静安区“白领驿家”两新组织促进中心党总支书记、理事长,上海团市委兼职副书记。2011年至2012年,在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国际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习,获得硕士学位;2014年正式接手静安区“白领驿家”理事长工作;2016年2月,史逸婵兼职任上海团市委副书记。

  “85后”史逸婵是上海静安区的名人,她不仅是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国际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硕士毕业的海归,还是静安区“白领驿家”两新组织促进中心党总支书记、理事长,更是团市委兼职副书记,没有行政级别,不拿团市委工资,也不是公务员!

  提起静安,涉外企业多、商务人士多、青年白领多,楼宇党建、白领党建工作一直走在全市前列。对于在静安干事创业的年轻人而言,学习培训、创业就业、婚恋交友、哺乳育儿、健身美容、心理疏导、午间就餐……只要有需要,就有人为他们着想。这其中,日益强大的社会组织――史逸婵所带领的“白领驿家”功不可没。

  名字好听,面容姣好,年轻有为的史逸婵成了静安的“网红”。史逸婵的存在,给了静安白领一个“更爱静安的理由”。

  “阴差阳错”明使命

  史逸婵父亲是耿直正派的老党员,曾在自家弄堂外捡到50元钱,原地等失主两小时,只为交还在那个年代珍贵的这一笔钱。深受父亲的熏陶,史逸婵这样形容她的入党初心:“我是大学生党员,记得2006年读大一时,我将入党申请书作为我的20岁生日礼物交给党组织。”

  史逸婵和社会工作的缘分也是基于大学专业的“阴差阳错”。“当时学这个专业并不是我的初衷,我选的是金融经济,但是机缘巧合,实际进的是复旦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当收到录取通知书时,史逸婵甚至还不了解社会工作具体是做什么的,她的爸妈也感到很意外,甚至戏称她毕业之后就得去做居委会阿姨、妇联干部之类的工作。史逸婵几度心生退意,大二时曾试图转专业,最后在老师的再三劝阻下放弃了这个想法。正是这一专业的“阴差阳错”,使史逸婵与社会工作结下不解之缘。大学读的社会工作专业与她的职业高度兼容,史逸婵在工作中逐渐窥得了社会工作的魅力与乐趣所在。

  不满于只在校园埋头苦读,史逸婵还在校外的“社会”中探寻自我存在的意义,试图找寻一份“渴望”的工作。外企、民企、国企等单位处处皆有她的身影,实习、兼职、练技能、学外语等齐头并进是她对自我的坚持。她还在学生会任职,以声乐、乐器、运动特长参加校艺术团、运动队、社团、参与支教。在不断的学习与试错中,史逸婵逐渐明晰了那个真正的“自我”:不走寻常路,用自己的能力去推动一个行业的发展,吸引更多人才入驻,社会工作在她心中深深扎根。

  留学经历铸品性

  毕业前夕,史逸婵与父母商量并最终决定出国深造。不可否认的是,出国的这段经历为她的人生带来了新的思考与成就。

  在社会组织实习期间,史逸婵察觉到一个漏洞:一个社工就算每天不眠不休,服务量也是固定的,其专业性也决定了服务的局限性,当面对受助对象需求的众口难调,合理的管理分配就显得格外重要。史逸婵明白她要做的不仅仅是当一名社会工作者,更应是社会工作者的管理者,抑或是社会工作领域的领袖。这一想法让史逸婵跨领域研修管理专业。

  在英国纽卡斯尔大学深造期间,史逸婵也在不断地学习和进步。在当地一个帮扶无业人员的社会组织实习过程中,史逸婵从该组织负责人身上学到了很多,引发了她对社会工作的更深层次思考。这位负责人从不嫌弃这些生活在底层的人们,反而对他们进行引导、疏通与帮助;作为一名社会组织领导者,她睿智、善良,做事有条理又不失同理心。在她的帮助下,这些不甚如意的人们开始敞开心扉,收获幸福,整个地区的犯罪率逐渐下降。在这样一段宝贵经历中,史逸婵磨练了心性,坚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标。

  深入基层酿情波

  “史书记!”

  “哎,别叫我书记,叫我小史!”史逸婵笑着连连摆手。归国后的史逸婵参加静安区在全市范围内招聘专职党群工作者的面试,不出意料,史逸婵面试顺利通过,于2013年4月正式入职静安区党群服务中心,2013年底赴“白领驿家”报到。

  在工作中,史逸婵充分发挥“海归”优势,不断探索新路径、新方法、新亮点。以“白领驿家”与静安区侨办联手打造的“侨海驿站”项目为例,一群“侨友”在她的带领下,从服务到凝聚,从“索取”走向“付出”,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自觉行动,开展了“新侨关爱老侨”等公益系列活动,不忘初心,挥洒爱意。

  史逸婵说:“现在回来的留学生越来越多了,他们都希望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做一些回馈社会的事情,我也就借助我的工作为这些‘海归’搭建一个平台、创造一个机会,结果反响非常好呢!”

  对史逸婵而言,“白领驿家”并不是一般的社会组织,它是静安区青年人的第二个“家”,也是史逸婵的第二个“家”。“白领驿家”的“家”意味着庇护、成长和归属。史逸婵身为“白领驿家”的掌舵者,更是身负修正问题、改革发展的责任与使命。

  “我一直跟自己说,要好好干,努力‘链接’更多青年群体,让更多人了解到团市委兼职副书记做什么,知道共青团一直都在青年身边。”史逸婵在任期间,平均每天只睡5小时,“白领驿家”团队在她的带领下不断发展进步,每年服务量、发展会员数、社团数暴增,有效提高了“白领驿家”的服务层级。

  对于这个最“in”党建平台的粉丝和受众,“白领驿家”还赋予了他们除了个体属性、家庭属性、工作属性以外全新的社会化属性。“白领驿家”曾聘请一名会员担任理事,这是她人生中的第一个社会职务,从中也收获了不曾拥有的自信和感受。通过社会组织的带动,白领青年能从社会化的过程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进而实现个人的茁壮成长。

  关注白领群体现状和动态,完善“白领驿家”对接效率,努力满足现代青年需求,给正在为上海的美好未来而建设的新兴人群提供身心关怀和支撑,共同造就美好明天,是史逸婵一直以来的追求与初心。尽管时时刻刻都忙得团团转,史逸婵依然元气满满。她说,“共青团是青年一直以来触手可及的组织,我们一直都在青年身边,也希望能一直存在于青年的心中。”

  响应需求,扎根基层,改善社会服务质量,史逸婵一直在一线,还有千千万万青年一同前行,共同迎接祖国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