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归学人 >> 每期杂志 >> 2020 >> 2020年-04期

【四史专题】为什么许多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有旅欧经历

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程熙

2020/10/14 15:51:33

1924 年,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区的部分成员在巴黎合影。前排左一为聂荣臻,左四为周恩来,四排左五为邓小平。

  翻开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的履历,可以发现很多人都有旅欧经历,比如周恩来、邓小平、蔡和森、赵世炎、王若飞、李富春、陈毅、聂荣臻、蔡畅、陈延年、李立三、李维汉、徐特立、何长工等。他们大都是在上世纪初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中走出国门的。在100多年前的1919年初到1920年底,20批近2000名胸怀救国梦的中国进步青年远赴法国,一边做工,一边学习新知识、新思想。他们在那里研究工人运动、社会主义思潮和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在1922年6月,他们还在巴黎建立了统一的旅欧共产主义青年组织“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后来更名为“旅欧支部”。这些中国年轻人从欧洲起步,走上了革命道路。

  为何要去欧洲?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是怎么形成的?

  五四运动时期,经过新文化运动的洗礼与反帝爱国斗争的影响,中国青年为寻求救国救民的知识和真理,大批赴外国留学。由于自费留学费用很高,那些家庭条件优渥或极少数官派的留学生能够前往美国和英国,绝大多数中国进步青年都只能选择比较近的日本留学。

  为什么会有近2000名中国青年选择遥远的法国作为留学地点呢?一方面,法国大革命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力,摧毁了法国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另一方面,大批中国年轻人能够实现留洋梦,得益于留法勤工俭学运动。1912年,以“输世界文明于国内”为宗旨,李石曾、吴玉章、吴稚晖等人在北京发起组织“留法俭学会”;1916年又联合法国政府成立了“法华教育会”;1917年,李石曾在河北农村开办了留法预备学校,开创了“只花200大洋甚至一分不出就能出国留学的奇迹”。由此拉开了全国性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

  然而,到了法国的中国留学生日子并不好过。这些留学生在进入工厂后完全以普通劳动者的身份和法国工人或华工一起劳动,处境非常艰难。比如,李立三和邓小平刚到法国,就被送到施耐德钢铁厂当苦工,从事着十分危险的工作“拉红铁”。飞溅的火星常常将人烫伤,李立三和邓小平经常浑身涂满了红药水、紫药水。正是在这种环境下,留学生们广泛接触了资本主义社会生活的赤裸裸现实,在赤贫的无产者中找到了自己的同盟。

  留法学生奋起反抗,要求生存权和求学权

  1920年冬天,战后法国经济一落千丈,失业风潮席卷全国,中国留学生根本没法找到工作。1921年初,失业的勤工俭学生已有1300人之多,占总数的80%。无工无钱的学生不得不向法华教育会借贷度日,后来法华教育会也无钱可借。留学生在向当时中国驻法使馆请愿要求生存权和求学权的过程中,与法国骑警发生冲突;北洋政府向法国政府借款购买军火的消息泄露后,留学生参与组织拒款大会、反对借款;里昂中法大学宣布和勤工俭学的中国学生毫无关系时,留学生又奋起反抗、组织抗议,却被法国当局囚禁并遣送回国。在被遣送回国的留学生中,就有一对夫妻青年领袖:蔡和森和向警予。

  对于如何改造中国和世界,在当时的留学生中有两种不同观点。一种信奉资产阶级的改良主义,主张温和的革命;另一种主张激烈的革命,组织共产党,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后者的代表人物就是蔡和森。当两派观点发生激烈交锋的时候,蔡和森把争论的内容写信给了毛泽东。在这封信中,蔡和森明确说:“社会主义必要之方法为阶级战争――无产阶级专政……我以为要先组织党――共产党。因为他是革命的发动者,宣传者,先锋队,作战部,以中国现在的情形看,须先组织他,然后工团,合作社,才能发生有力的组织。革命运动,劳动运动,才有神经中枢。”毛泽东在回信中对蔡和森提出的主张表示赞同,蔡和森也因为这封信成为党内较早提出建立“中国共产党”的人。

  1920年5月,蔡和森和向警予在法国蒙达尼正式结婚,结婚照为两人捧着一本打开的马克思主义《资本论》。向警予在1918年参加了毛泽东、蔡和森等创办的革命团体新民学会,并与蔡畅等组织湖南女子留法勤工俭学会,成为湖南女界勤工俭学运动的首创者。1920年初,向警予来到巴黎,进入蒙达尼女子公学。在这里,她刻苦学习法文,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还广泛地接触法国工人阶级,受到具有巴黎公社斗争传统的法国工人阶级的影响,进一步坚定了共产主义信念。1920到1921年期间,向警予和周恩来、李立三等人在法国成立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后来,毛泽东在延安同美国记者斯诺谈话时说:“在法国,许多勤工俭学的人也组织了中国共产党,几乎是同国内的组织同时建立起来的,那里的党的创始人之中有周恩来、李立三和向警予。向警予是蔡和森的妻子,惟一的一个女创始人。”向警予也因此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唯一的女创始人。

  中共旅欧支部是如何成立的?

  在法国期间,青年留守学生们越来越觉得必须建立一个严格的共产主义组织。1922年6月,在巴黎郊区布洛涅公园内的一个小广场上,18把翠绿色的椅子围成一个圆圈,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召开了第一次代表大会。大会持续了3天。最初,周恩来提议的组织名称为共产主义青年团,以便与中国共产党有所区别。但与会多数代表觉得“少年”两字已能有所区别,更有“自古英雄出少年”之意,最后便叫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

  当年冬天,“少共”中符合条件的同志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为了同国内党团组织保持一致,“少共”于1923年改名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1925年1月,国内团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改“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相当于国内的区级机构。当时,团组织是半公开的,发表声明、宣言以及参加各种团体活动时,都是用“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名义;而党组织是秘密的,直到1925年4月1日,进步刊物《赤光》上才第一次出现“中国共产党旅欧支部”的名字。

  可以说,中共旅欧支部是在我国第一代共产党人周恩来、赵世炎等亲自组织和领导下建立起来的,是当年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重要成果。

  (来源: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