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归学人 >> 主题栏目 >> 封面故事

吴明红:追求卓越的道路就在脚下

作者:卞姬

2019/5/5 15:10:39

  吴明红,上海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上海大学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环境工程学科带头人,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2006年、2018年两次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5年、2018年两次获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2012年获中国工程院光华工程科技奖。

  前不久,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公布,吴明红的名字再一次出现在获奖名单中,这已经是她第二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上一次获奖是在2006年,那时她才38岁。

  翻阅吴明红的履历,同样令人惊叹:28岁时读完博士,30岁就被聘为副教授,出任上海一家市级研究所的所长,34岁被评为教授、博导,成为当时中国最年轻的女博导之一,45岁当上“211”重点大学的副校长,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巾帼建功标兵、新中国 60年上海百位杰出女教师等多项荣誉称号。了解了吴明红的故事后就会发现,这些耀人的简历对于一个一直以来从未放弃追寻梦想的科学家来说,仅仅是一种水到渠成。

  “误入”上海科大

  吴明红是浙江东阳人,但从小在福建长大、读书。她的科学启蒙来自于课本上那些大科学家。她回忆说:“从小就听一堆科学家的故事,牛顿、爱因斯坦、居里夫人……当时觉得科学家都好伟大。当然,最崇拜的是居里夫人,她也是做放射化学、核物理和核化学的,所以当时对这一块就一直有非常向往、非常好奇。”

  进入高中后,吴明红一门心思想考中国科技大学,因为那里有她的“偶像”居里夫人的专业――核物理。她的成绩一直都很好,是班上尖子中的尖子,理科成绩更为出色。1985年考大学填志愿时,她正想填报中科大核物理专业。然而,就在要上交志愿表之前,吴明红正巧又翻看到有一个“上海科技大学”(后于1994年并入新组建的上海大学),而且也有核技术应用专业。她不知这两所学校的关系,便去问老师,老师也讲不清楚,随口说了一句“这所学校可能就是中科大在上海办的一个分部”。她一想:“那正巧,上海离老家浙江还近点,我就报上海的‘中科大’。”就因为这样一次阴差阳错,踌躇满志的吴明红稀里糊涂地考进了上海科大。

  “刚进(上海科大)的时候,还是受了一个比较大的打击。”当时的上海科大并未在知名大学之列,学科建设刚起步。巨大的反差令吴明红情绪低落,甚至一度有点自暴自弃,萌生退学重考的念头。

  就在吴明红消沉的这段时间,系主任和班主任老师看出了她的心思。他们早就发现吴明红是一棵学习的好苗子,荒废了就太可惜了。“人生的诸多困难和大小关口几乎都是可以选择放弃的,但如果这次选择了放弃,那么以后你的人生之路上还会有无数次放弃呢!”老师的贴心交谈、倾心鼓励使她很快重新找到了自己的定位,振作了起来。

  也许这次的挫折反而使她变得更加坚强。此后,她开始调整自己的心态,勤奋学习,成为了全系成绩最好的学生,总是拿最高的奖学金。本科三年级时,吴明红便参加了一般要到研究生阶段才能参与的射线应用研究所工作。此后,她被保送留校读研,又到中科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

  一次署名让她决定回国

  在射线应用研究所工作时,吴明红的导师马教授是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中方协调员,国际交流频繁。这让她有了机会出国留学。

  1994年,26岁的吴明红作为访问学者来到日本原子能研究所工作。4年后,她再次应邀来到这里,承担起“高分子敏感性水凝胶创面敷膜”的研制任务。

  日本原子能研究所有着优越的科研环境、充裕的科研经费、先进的仪器设备,这些都让吴明红兴奋不已,研究工作如鱼得水一般,钻研得更深入。初到研究所,辐射化学研究室主任吉井文男没想到吴明红是一名如此年轻的女性,马上翻开她的简历,用怀疑的口气问:“这上面的许多科研项目都写着你是第一完成人,真的是你完成的吗?”面对质疑,吴明红并没有气馁,她相信工作成绩就是最好的回应。

  吴明红所在的课题组共有五名成员,其他四人都是日本学者。吴明红主动承担了课题中最艰苦也是最重要的敏感性水凝胶的合成实验及结果分析,这种合成实验一做就是好几十个小时。实验下来已是深夜,实验室早就没人了,黑灯瞎火,静得有些恐怖。但即便有时候心里害怕,她都不曾提早离开实验室。不到三个月,吴明红就摸索出了水凝胶敏感性的各项实验参数和条件,项目提前完成并成功申请了日本专利。速度之快,效果之好,大大超出了日方的预期,国际原子能机构也给予非常肯定的评价。吉井文男不由地对她竖起了大拇指,赞叹说:“你就是我们要找的人!”为此,研究所还给她颁发了留学人员贡献奖。

  日本原子能研究所希望跟她签定协议,相应的岗位都已经落实好了,可是吴明红心里却有着说不出的滋味。因为当时的科研背景、科研的条件、科研的经费,所有的这一切都是日方提供,所以研究所跟她讲清楚,她个人可以署名,但国内单位不得署名,作者单位必须是日本原子能研究所。她当时想:“为什么上海科大(当时已合并为上海大学)不能署名?关于这一点,我当时不能接受。这等于把之前国家的培养、上海科大的培养、自己所有的精力全部贡献给了日方。”

  那时,吴明红与很多的科学家一样,最朴素的想法就是要为自己的祖国贡献智慧和汗水。因此,她果断放弃了国外优厚的待遇和良好的科研环境,回到了母校。

  挤公车引起“公愤”

  虽然回了国,但是对于这段留学经历,吴明红用了“关键的转折点”来总结。一说到核技术,给人印象更多的是核武器、核战争,也包括造福于人类的核能发电。但是很难想象,核技术也可以环境保护产生联系。“真正地将核技术应用到环境保护这个领域,应该是第一次到日本的时候才提出。”也正是从那时开始,她把目光转向辐射降解机理的研究,开始进入辐照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这一前沿研究领域。

  2004年,吴明红组织团队成功地开展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研究,利用核技术为处理废水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开辟了新的途径,创造了环保领域的新技术。该研究成果之后获得2006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并被广泛用于钢铁、冶金、造纸等行业,达到国际最先进水平。

  吴明红解释说,在大气中有一些难以降解的、持久性的有机污染物,或者有一些超细的悬浮颗粒物。它们的化学结构都是很稳定的,很难降解,对人体生命的危害又是最重的。针对这些难降解又有毒有害的有机污染物,吴明红的团队主要采用电子束高能辐照降解,把非常稳定的苯环、或者杂环的化学结构打断,最终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挥发掉。

  当时,国内的科研条件无法与国外相比,取得这样的研究成果需要付出成倍的努力。她经历的最困难、最难熬的一段日子:由于当时研究条件不足,大部分实验还要跨校到华东理工大学去做。当时汽车又少,她和同事只能自己拎着一大堆瓶瓶罐罐的化学品倒腾几趟公交车。天热的时候,化学试剂的气味挥发难闻,常会引起公交车的“公愤”。车上的乘客你一言我一语,到处找哪边跑出来的浓烈“大蒜味”。然后,慢慢地目光聚焦到吴明红和她同事、学生几个小姑娘身上,她们只好装作若无其事,不敢吭声。

  再难的事也要去做

  再难的事她也要去做,这是身边的人对吴明红的评价。她常以过来人的身份去开导学生,遇到失败不要怕,只要肯去面对的话,没有迈不过去的坎儿。她的同事、上海大学环境与化工学院教授朱宪也说:“她的身上有一种韧性,非要把一桩事情做好。”

  吴明红非常善于捕捉学术的新发展方向,并敢于做出大胆的尝试。近年来,石墨烯膜新型材料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对像纸一样的石墨烯纳米片,要精确“装订”成石墨烯膜,保证其层间距固定并精确到十分之一纳米这么小的尺度,其困难可想而知。更具挑战的是,石墨烯膜在水溶液中还会发生溶胀导致分离,性能严重衰减。研究者曾经利用纳米技术操控、膜间修饰小分子等技术做了诸多努力,但仍不能如愿。

  吴明红却“偏向虎山行”。她带领团队在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等协助下,通过实验成功实现并观测到石墨烯膜与不同的离子溶液作用后确有特定的层间距,并发现通过离子选择可以实现对石墨烯膜的层间距达十分之一纳米的精确控制。这一成果发表在2017年10月9日的《Nature》杂志上,引起广泛关注。

  这种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科学态度,她也融于平常的教学中。她的博士学生施文彦曾获2006年上海市大学生创造发明一等奖,说起自己的老师,也是充满了感激:“我们在偶然的实验当中得到的一些结果,可能很多学生就会把它放过去,但是吴老师抓住了其中细微的不同点,鼓励我们继续朝着这个方向做下去,探究这个不同点的成因到底是什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确实发现了很多新的东西,而且经过了几年,我们这个方向现在做得也是非常好。”

  把梦想传递给学生

  吴明红身兼校领导职务,却始终置身科研一线,每天的日程表排得满满的,但她坚持带研究生,坚持给学生们上课。她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快乐地把自己的梦想悄悄传递给了一个又一个学生。

  在学生眼中,她是一位“公私分明”的好老师,虽然学习上可能会严厉到让你哭鼻子,在生活上绝对“变身”为知心大姐姐。私底下,她对待学生就像朋友一样,拍拍你的肩,跟你开玩笑,会在卡拉OK里唱一首高亢的开场曲,会关心女学生的“终身大事”,为她们介绍男朋友,也会为她们的约会打扮提提建议。

  在老师们眼中,她是一名能营造良好氛围的好同事。她思想开明,常鼓励成员们大胆尝试,那些甚至有点古怪的想法得到实践,让团体充满了动力。年轻教师科研经费少,她就鼓励他们报研究选题,如果课题有价值,她就会拿出自己的科研经费支持他们的基础研究,在她的支持和帮助下,许多老师都申请到了国家863课题或国家自然基金项目。

  在家庭,她又变身为一名“小女人”。丈夫也是国内激光领域的著名学者,在中科院上海光机所工作,有时比她还忙,她就更多承担起照顾儿子的重任。儿子小时候常常吵着要妈妈,她就抱着他到实验室,小家伙反而马上乖巧地安静下来。潜移默化地,儿子从小就对理工科特别有兴趣,清华大学本科毕业后,目前在海外攻读博士学位。

  吴明红还连续第二届担任我会上海大学分会分会会长。在她的带领下,分会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由上大分会承办的上海高校国际学生太极拳友谊赛成功举办了两届,已成为全市性的中外文化交流活动,每年吸引到20所高校的250多名国际学生参加。每年的分会新春座谈会,她都会到场与海归教师们谈心交流。她说:“同学会就像一个大家庭,为我们留学人员打开了另一扇窗。”

  吴明红常对学生们说:“不要把卓越看得那么伟大,这样会产生不应有的距离感,其实卓越的机遇就在我们身边,卓越的道路就在我们的脚下。在平凡的岗位上,也会收获不平凡的果实,只要我们试一试,跳一跳,就能摘到它。”我们期待着她在追求科学的道路上,摘得更多丰硕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