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4年-02期

【封面故事】百岁曹鹏,十段影像

作者: 马圣楠 

发布时间: 2024-05-15

【编者按】

2024年“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刚于4月14日落下帷幕——作为新中国历史最悠久的音乐节,“上海之春”已成为上海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道路上,金光闪闪的文化名片。

3月22日的开幕演出上,主持人致意了两位上海文艺界的重磅音乐家:一位是著名电影音乐作曲家、“七一勋章”获得者吕其明先生,另一位就是本篇的主人公:曹鹏学长。

光阴似水,百年匆匆,其中镶嵌了老学长数不清的趣闻轶事。本期撷取时光长河中的吉光片羽,用10个瞬间勾勒曹学长的艺术人生,虽是挂一漏万,却承载着欧美同学会对百岁的曹鹏学长,最真挚的祝福。

两粒种子

1925年寒冬的一天,无锡江阴大毘巷6号一户曹姓人家迎来了第五个孩子。曹家人给这个男孩取名灿蕰,单名湶——他就是后来的曹鹏。

曹鹏自幼与母亲和哥哥姐姐生活在一起。四岁,进入家族小学,一年后进入新式学堂学习。九岁时的一次经历让音乐的种子从此埋下:1934年,为了配合国民政府推行的禁烟活动,江阴举办了历史上第一次全县“抗日禁烟运动”音乐比赛。年幼的曹鹏在比赛中为校争光,取得第一!

少年曹鹏

曹鹏童年记忆里没有父亲的形象,却有父亲的位置。因为他的母亲总是在每年年关前,会请方士占卜家人生死,这种做法让后来的曹鹏感慨道,“母亲让我知道了父亲的离开是为了抗日,就算他牺牲了,那也是英雄,所以我也很崇敬他。”爱国的种子,也在那些岁月里,埋入少年心田。

热血青年

曹鹏的青少年时期,正是中国人民遭受日寇蹂躏的艰难岁月。中学期间,曹鹏结交了两位同道好友,好友杨光甲的朋友林路,后来成为曹鹏的革命领路人。

1944年,曹鹏与江苏省立江阴南菁中学的同窗好友,摄于江阴中山公园(前排左一为杨光甲,后排左一为曹鹏)

1944年,满怀抗日救国的一腔热血,曹鹏在林路的帮助下加入新四军。临别之际,曹鹏不知怎样向年迈的母亲开口。倒是他的母亲拉着他的手问:“你记得岳母在岳飞的背上刺的字吗?”“精忠报国!”“那你就报国去吧!”5月,曹鹏与好友杨光甲等5位进步学生一起踏上革命之旅。

到达根据地的第一天,部队有纪律要求改名。“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诗句给了他灵感,于是姓名一栏,他一笔一划地写下“曹鹏”。

艺海尖兵

入伍后的曹鹏在新四军江南办事处一个政工队做宣传工作,回想一路行军的日子,“冬天光脚穿布鞋,每天背包走五六十里地,脚都裂开了,但强健了体魄,也培养了坚韧不拔的性格。”身体健朗的曹鹏回忆起那段岁月,更多还是音乐,“我第一次听到《黄河大合唱》是在1944年……这首歌是鼓舞部队战士夺取胜利的精神食粮。”

曹鹏演奏手风琴

虽然只是初步接触军乐队和编曲,但曹鹏已经在工作中深切体会到“音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而在这时,他遇到了音乐生涯中一位很重要的导师:章枚。在他的教育下,曹鹏第一次接触到了正规的指挥艺术。

1949年4月,曹鹏与战友们一起为解放上海做准备。5月26日,他随军区文工团乘火车来到上海北火车站,全团人员两人一排,在挥着彩旗的市民夹道欢迎中,曹鹏第一次走在上海的大街上。

留苏深造

1954年,文化部决定在全国选拔五名音乐人才,赴苏联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留学,该院交响乐指挥系在全国只招一人。最终,曹鹏力压群雄。他评价留苏生涯道,“这是我艺术人生全新的重大起点。”1955年8月,曹鹏与瞿维、朱践耳、邹鲁、仲伟一同坐上了苏联的专列。

曹鹏在莫斯科

20世纪50年代,学院汇聚了一批音乐大师,比如大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曹鹏的导师是系主任金兹布尔克。名师的严格要求让曹鹏从二年级开始即可指挥学院对外售票的公演音乐会。

在交响乐学习期满后,曹鹏多申请了一年,在《塞维利亚理发师》排练中继续深造歌剧,并在临近毕业时,登台指挥了全剧的两场公演——这对于所有留学苏联的音乐生而言,都是极其难得且荣耀的事。

文艺使节

1975年末,上海交响乐团85名团员历时30天,在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和中国香港等地区演出,担任艺术总监、首席指挥的就是曹鹏。乐团每到一地就掀起当地热潮——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大型交响乐团的首次出访,但这不是曹鹏第一次以乐为使。

1975年出访时与歌唱家合照(左二为曹鹏)

1960年10月5日,在教授的帮助下,曹鹏在莫斯科指挥了一场庆祝新中国成立十一周年的中国交响乐作品专场演出。这是我国现代音乐史上首次在海外举行中国交响乐作品专场音乐会。

现场,1959年刚问世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也籍由指挥家曹鹏首次介绍给了海外听众。音乐会主办方莫斯科广播电台得知这一情况后,特意请来世界顶级小提琴家格里希登,成为一段佳话。

忘年之交

1992年盛夏,一场庆祝我国杰出的音乐家、教育家贺绿汀90寿诞和从艺70周年的作品专场纪念音乐会在曹鹏的策划下,于友谊会堂隆重举办。老人十分高兴地接受了这份“生日礼物”,这让曹鹏感到幸福。

1995年春节,曹鹏(右)向贺绿汀(左)拜年,临别时贺老送至弄堂口两人留影

两人的缘分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开始:1952年,上影厂请贺老为战争史诗片《宋景诗》作曲。创作时的贺绿汀闭门埋头,那段时间曹鹏是唯一与他打交道的人:他需要去贺老创作的阁楼取前一天写就的乐谱,偶尔有暇两人便聊上两句,更多时候就是边写边录直到完成整部作品。贺老严谨的工作作风与品行让曹鹏十分敬佩,在他留学期间指挥的莫斯科中国音乐会上,第一个曲目就是贺老的《晚会》。

跨海之谊

曹鹏(左)与伯恩斯坦(中)

音乐是心灵的语言,能使人们相互理解。曹鹏与钢琴家傅聪、大提琴演奏家马友友、小提琴家西崎崇子都有许多高水准合作。

1990年,曹鹏受邀参与美国著名的坦戈坞音乐节。这个创始于1940年的音乐节特色之一是会举办指挥训练班,许多著名指挥家的履历都有参与该项活动的记录。活动上,音乐让不同国籍的神交已久的音乐家们当面交流,曹鹏与伯恩斯坦、小泽征尔、普列文等国际指挥相谈甚欢。

音乐节上,伯恩斯坦指导一位年轻指挥时诙谐亲切,泰然自若。曹鹏被大指挥家自然朴素的风格打动,诚恳邀请伯恩斯坦择时来沪访问演出,对方欣然应允。但两个月后,伯恩斯坦就去世了,留下的影像记录着音乐家们心灵相通的时刻。

金刚怒目

曹鹏训练孩子们音准(摄于南洋模范中学)

曹鹏在离休后全情投入音乐教育工作,1993年,他与上海南洋模范中学结缘,无偿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南洋模范中学交响乐团的孩子们。在曹鹏的倾心指导下,这个中学生乐团达到了专业乐团的演奏水平,屡次斩获全国和国际金奖等奖项。

曹鹏并没有因为面对的是学生而降低要求,相反,具有完整系统指挥理论与实践经验的曹鹏,常直言不讳地指出学生乐团的缺点。2009年,上海市举行中学生乐队比赛,身为评委的曹鹏给其中三所学校打了零分,还写了评语“误人子弟”。严厉的背后,是他为孩子们着急的心情:错音错调不仅耽误听众,耽误学校和家长,更耽误学生本人所付出的时间与精力。

菩萨心肠

曹鹏家中大大小小的奖杯里,他觉得最珍贵的是2020年95岁生日时,一个自闭症孩子送给他的生日礼物,正面用毛笔写着“寿”字,背面写着“祝曹爷爷生日快乐、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曹鹏最初关注到自闭症群体是在2008年。当时他的女儿曹小夏在海外读到一份联合国报告中自闭症儿童的有关情况,其中写到此病虽无法根治,却能用音乐进行干预。当女儿将想法告诉父亲时,得到了曹鹏大力支持。

时年84岁的老人开始了一个名为“天使知音沙龙”的公益项目,将一腔柔情送给了这群“星星的孩子”,并一直坚持至今。“这条路,开始了就不能放弃!我很欣喜能看到孩子们在音乐的帮助下不断打开心扉、不断进步。”

曹爷爷与自闭症儿童一起演出

琴瑟和鸣

百岁老人曹鹏在2024年还有一件喜事,就是他与发妻惠玲携手走过人生70个春秋。两人相识于新四军输送青年去华中建设大学进修时期,惠玲也是入伍后改的名字,她本名夏惠玲,1944年1月在交通员带领下穿越封锁线赶赴淮南游击根据地参加新四军抗日。最初她被分配学习打电报,但学了两天,领导觉得她适合学习文艺,便安排到了文工团。这一换便促成了她与曹鹏相知、相识、相恋的好事。

曹鹏与惠玲

双喜临门的1954年,5月两人的结婚申请报告批了下来;9月考中指挥系准备留苏的曹鹏进入北京外国语学院俄语系学习,而惠玲报考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本科的喜讯也一同传来,她被中戏录取了。

新婚第二年,曹鹏远赴苏联求学,开启了漫长的6年分离。即便如此,两人像心有灵犀似地。1960年10月7日,已经在兰州电影制片厂工作的惠玲偶然间打开收音机,就听到曹鹏向苏联听众介绍《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声音,作曲家陈钢也感叹如此神奇的“国际电波相遇”。夫妇情深意笃的证明也保留在女儿们的名字中:曹小夏,夏小曹,每当父女同台演出时,总有记者提出这段趣事。

曹鹏与家人

在帮助自闭症儿童的最新事业上,两人依然夫妇同心,在曹鹏耐心指导孩子们的同时,惠玲“重出江湖”指导孩子家长们诗歌朗诵。用音乐和爱打开自闭症孩子的心扉,这正是这对白金婚夫妇令人敬佩且敬仰的“交响人生”。(本文素材来源:《大爱交响——曹鹏传》等,感谢曹小夏老师为本文提供部分图片及有关资料)

(作者:我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