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4年-02期

【海上留声】加强海归青年思想引领的三条路径

作者:  包天澄 

发布时间: 2024-05-15

2023年10月24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号主席令,《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以下简称“爱国主义教育法”)经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于2024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部法案为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凝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其中特别提到,“国家加强与海外侨胞的交流,做好权益保障和服务工作,增进海外侨胞爱国情怀,弘扬爱国传统”,将海外侨胞等各类社会团体纳入爱国主义教育范畴。归国留学生工作作为统战侨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海归青年的思想引领工作应提上议事日程。

据2022年11月上海市人社局发布的《上海海归300指数(2022)——高水平人才高地与创新创业生态》报告统计,截2022年,归国留学人员在上海工作、创业的人数超过26万,其中当年落户上海的人数超3万人,同比增长36.3%,40岁以下的青年占74.3%。海归,特别是青年海归群体加速回国求职,有很大一部分从事我市核心领域、重点行业的工作,呈现年轻化、大众化、多样化的特点。

由此,做好海归青年的思想引领工作,引导他们学归奉献、专业报国至关重要,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课题,也是革命类纪念馆积极探索的话语空间。“增进海外侨胞爱国情怀,弘扬爱国传统”是目的,是方向;“加强交流、做好权益保障和服务工作”是方法,是前提。完善海归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路径,解决“对谁讲,讲什么,怎么讲”三个问题,有三条路径规划。

对谁讲?关注受众需求,因人施教施讲。在2023年上海市欧美同学会SORSA智库和静安区委统战部的共建课题《从中共统战史切入,对青年海归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创新路径研究》中,对归国留学人员群体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对305份问卷和近30位不同年龄和专业背景的归国留学人员的座谈中发现,归国青年走进革命类纪念场馆的次数是平均每年1.6次,其中36-45岁的人群平均每年进入场馆2.5次,远高于35岁以下的人群,这说明对于年轻群体的爱国主义教育还有很大的空间。

在宣教形式上要增加思辨性、针对性、互动性。在问卷和访谈中发现,相比党史内容,进入革命类纪念馆的参观者普遍对数字化展陈手段,如全息影像、虚拟现实技术、沉浸式党课、情景党课等近年来兴起的宣教形式印象深刻,认为智能技术的引入可以更生动地还原历史事件,容易产生较强烈的共情意识。随着智能技术的不断迭代更新,未来,革命类纪念场馆也应开发设计更多用于开展数字化、智能化展陈的技术,帮助缺少党史知识背景的受众更直观地理解革命文化和英烈精神。

讲什么?重视议程设置,配套专题党课。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关键在于宣传工作中的议程设置的科学性和媒介使用的有效性,从而建立并强化同质性的网络信息连接。以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为例,作为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民主联合战线政策提出地,围绕“对谁讲,讲什么,怎么讲”这一主线,面向海归青年群体挖掘党史学习社会教育与统战工作、侨务工作的交叉内容,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阵地优势,充分利用红色革命文化历史资源,推动党史学习社会教育向多维度多领域纵深发展。

加速统一战线史研究内容的宣传化、平民化、课程化,以宣传教育的成果为导向。党史宣传要区别于党史研究,否则纵然在学术性和专业性上达到权威,对于没有学术背景和大量历史知识储备的受众来说很难接受;坚持内容与时俱进,渠道不拘一格。将严肃严谨的历史内容同中国社会实际和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同年轻人的亲身经历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沁润人心、落地生根。

怎么讲?开展实践报国,研究长期机制。目前归国留学人员参与的活动形式大多是外出考察或内部交流,参与频率大约一年一次。实践中发现,归国青年加入到社区志愿服务的比例很高,国外生活的经历培养了他们的志愿精神和社区意识,并且,长期共同服务的经历更容易让志同道合的青年汇集到一起。

2023年7月27日,上海市革命场馆联盟成立。革命类纪念场馆可以利用文博圈资源共享,在设立、运营、维护等各项环节中发挥阵地优势,通过宣教活动开放化、展览内容多样化、志愿工作常态化等渠道,让红色文化更容易抵达海归青年群体,引导海归青年了解自己所在的城市历史文化,理解城市精神内核,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在他们的生活中,激发海归青年的城市归属感和奋斗使命感。各基地可吸纳更多归国留学青年加入志愿服务团体,增强属地化、社区化属性,与街道、开放场馆等基层组织合作。一方面,吸收归国留学人员的专业特长,开设多语种多文化背景的爱国主义教育宣讲;另一方面,归国留学人员可以充分利用闲暇的时间精力,服务社会,联系社会,促进社会风气向上向善。

上海海归群体具有年轻、活力、开放的特征,在上海整体发展水平较高,竞争能力强,成长快,相融性好。在推动海归青年思想引领工作上,侨界和文博界形成合力,相辅相成,贯彻落实《爱国主义教育法》,以法之力推动保障爱国主义教育广泛深入开展,积极引导海归青年学归奉献,以海归青年为支点,可以撬动更大范围的青年群体,海归青年应背负起时代使命,让“青年影响青年,青年引领青年”。

(作者:我会会员,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助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