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4年-01期

【专栏】中国龙的俄文翻译,哪个更好?

作者: 彭 程 

发布时间: 2024-04-09

龙年春节在世界各国引发庆祝活动,关于中国龙在英文里应该翻译成Loong而不是Dragon的讨论也在国内网络重新翻红。记得2007年左右,类似的话题在网上折腾过一阵,当时我也写过一篇短文,发在和讯网并得到很多支持。那篇文章里,我应和了关于龙与Dragon在形象与文化上本质不同的观点,以及把龙译为Dragon对中国形象带来负面影响的事实,还谈到了龙的俄文译法Лун等一系列问题。

对于翻译界来说,这是个很老的话题。Loong这个译法是英国人马士曼(J. Marshman)在19世纪初就使用过的。但是,今年这次翻红却有不一样的意义:一是契合了我国翻译界的重点已经从向内转为向外的时代背景,二是这次翻红的受关注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大,而且网友们大都认识到了两种虚构生物在不同文化中的本质差别,支持Loong这个翻译。相信以后在中国文化成果的外译中,Loong会成为主流译法了。

我开玩笑说,Loong这个翻译绝了。它不仅是音译,还顺便把西方语言也变成了象形文字,必须向马士曼致敬。我还谈过Dragon译为中文的问题:是不是译为“德拉贡”或者“蜥妖”之类更准确一些?它看起来确实是个成了精的蜥蜴。当然,这个改变估计不容易,毕竟在“恐龙”这个古怪的翻译中,就把蜥蜴翻译成龙了,明明应该叫“恐蜥”的……

龙的俄文常译为Дракон,基本等于拉丁字母的Dragon。事实上,在十几年前写了和讯网的那篇文章之后,我在汉译俄时就经常把龙译为Лун,也就是龙字读音的西里尔字母拼写。其原因不言自明。我不知道别人用不用这个译法,但这并不重要。

比如,去年第十五届“古弦新韵”多弦民族器乐国际比赛与艺术节在圣彼得堡的音乐会节目中国作品《赛龙舟》的标题,我就是这么译的。另外,在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文献编译-俄语”方向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我也多次跟学生们谈到这个龙的问题及一些相关内容。

就像英文中的Long字面意思是“长”,所以马士曼选择了Loong(顺便说一句,在另外一些使用拉丁字母的欧洲文字中,应该可以直接使用Long,比如德文也许就行。但是,作为一个专用名词,统统使用Loong或许更有优势),俄文中的Лун也多少会让人想到“月亮”,因为它是俄文Луна(月亮)的复数第二格形式。

尽管月亮一般不会有复数,但语法上是这样,而且其具有“行星”意义的引申也会使用复数形式。或者我们可以模仿一下马士曼,把龙的俄文写成Луун?事实上,俄文中“月亮”的问题远不如英文中“长”的问题那么严重,因为这个俄文词不是原型,而是一个很少用的变格形式。这些年,我就这么大胆地把龙翻译成Лун,有人不明白的时候,解释一下就行了。实际上,俄罗斯音乐家还是接受的。

其实,从第一本《俄汉-汉俄音乐术语词典》的编写开始,我就在中国音乐专有概念的俄文翻译中大量使用了音译或“音译+解释”的方式。比如中国民族乐器——二胡就是эрху,琵琶就是пипа,竹笛就是чжуди,而不是单纯地扔出一个“中国长笛”之类。这种方式现在当然已被广泛认可了,但20年前并不是这样。除此之外,在各种戏曲角色、剧种名称之类的词汇翻译中,我也是这么做的。

这与Loong的译法问题有一些共同之处。20年前我做这些的时候,正是出于中国文化国际传播与国际话语权的需要。我与同行一起编写的两本俄汉汉俄音乐术语词典都受到大家的喜爱,这应该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限于文化认识水平与中文、俄文水平,我在翻译和词典编写中可能免不了出现一些问题。但我想,在翻译中立足中国文化传统,正视国际文化环境,尊重不同文化中智力成果的本质与内涵的思路,应该是正确的吧。

(作者:我会会员,上海音乐学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