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3年-05期

【人物剪影】熊磊:不走捷径,但求长青,让全球每位患者得到精准医疗

作者: 卞姬 

发布时间: 2023-12-04

熊磊:1979年生,我会瑞士分会理事、闵行分会理事,思路迪诊断创始人、董事长。中国科学院生化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瑞士苏黎世大学博士后。担任上海市第十六届人大代表,农工党上海市委医疗卫生专门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闵行区第七届人大代表,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精准医疗分会常委。荣获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杰出创新创业人才、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市工商业领军人物、“2023年上海市青年科技创业先锋(U45创先锋)十强”、闵行区优秀企业家、闵行区春申金字塔卓越人才等荣誉称号。

创业,“离患者更近”

熊磊学长对于科学的孜孜追求从小就已显露。成长于农村的他,在学校图书馆读到几本《十万个为什么》后,会想尽办法收集全套书目。初中时,父亲买了一套科幻故事书,他捧着心爱的书籍在操场上阅读,天黑了也全然不知。“等我发现天已经黑了,再回过头看书时,已经看不见字了。”

正是这样的专注与投入,让熊磊得以顺利实现儿时的科学梦。在中国科学院生化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求学期间,他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做实验,获得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后,远赴瑞士苏黎世大学开展博士后科研工作。

熊磊原本的人生应该是选一个实验室继续进行医学研究,申报重大项目,发表顶尖文章。然而在进行肿瘤研究的他也深知,肿瘤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绝大多数肿瘤到了晚期才被发现,且发现时不能给予精准的治疗。“肿瘤是中国死亡率第一高的疾病,但可能只有不到20%的人得到了癌症的有效治疗,这是每个患者肿瘤DNA不同所造成的。所以要真正全面解决肿瘤问题,只有靠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精准医疗。”

在研究了多家大型制药企业的成功之道后,他于2010年前后捕捉到了新的人生目标:“企业的组织方式能够推动很多研发工作,把科学家的成果尽快带到市场上,从而惠及更多患者。”创业,投身精准医疗,就是“离患者更近”的方式。

为了追逐心中的精准医疗梦想,抱着尽快将实验室成果带到市场上以惠及更多患者的想法,2010年底,当时正在瑞士苏黎世大学开展博士后科研工作的熊磊,毅然决定回国创业,揣着50万元人民币的启动资金,召集了其他7位伙伴来到上海创办了思路迪(思路迪取自于THREE D的谐音,THREE D来自于诊断Diagnostics、数据Data和药物Drug这三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成为中国最早从事精准医疗的企业之一。

商业计划书被丢到地上

但他因坚信而坚持

回国之初,国内的精准医疗行业还是一片空白。熊磊眼中未来医疗的“风口”在现实中却“没人理解,没人支持,没人感兴趣”。

为了让公司“活下去”,自称很“宅”的熊磊至少见过几百名投资人——在北京,他将商业计划书递给一位知名天使投资人。“结果对方在会场上拿起来就丢到地上了,这样的情况太常见了。”

即便面对如此被动的境遇,熊磊也从未想过放弃。“我不需要得到谁的认可,因为我对自己所做的事情信念坚定,它一定有价值,一定能做出来!”在初创团队的坚定支持下,熊磊和思路迪终于在两年后站稳了脚跟。

成立以来,思路迪将研发方向不断拓展至全生命周期。“以肿瘤为例,我们除了精准地绘制疾病病灶的基因图谱,个性化地指导患者药物治疗和精准地动态监测患者病灶的复发情况,还开发早期诊断产品,精准地捕捉早期疾病的信号,从而精确地指导疾病的早期治疗。”

精准医疗事业为何能让熊磊如此笃信?

他解释说,在这次爆发新冠疫情中,病毒检测就运用了精准医疗理念。新冠肺炎症状和流感相似,不能简单只看影像片子和症状,而是需要做核酸检测,才能精准判断病因,对症下药。

2020年1月26日,新冠疫情爆发之际,思路迪的同事们纷纷收到了来自公司的信息: “让全球每一位患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得到精准治疗。”这是熊磊给思路迪定下的使命和目标。

十余年的深耕,不求快速,不求捷径,思路迪不仅走通了肿瘤精准医疗“0到10”的漫漫长路,还打造了全生命周期精准医疗管理。这样“大包大揽”做全产业链的企业并不多见,但作为国内最早踏入精准医疗领域的企业,思路迪在熊磊的带领下,坚持一步一个脚印细化目标,逐步铺开事业,打造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组织。

在熊磊心中,思路迪的下一个十年蓝图已经绘就:“我们希望能在至少一至两个领域拥有世界级影响力,大部分领域在中国做到第一。”

“辛苦都是别人来评价的”

创造价值就会快乐

基业长青,熊磊考虑的不仅是做一家“百年老店”,而是实现他最初的创业初心——创造社会价值。

中国是人口大国,疾病负担很重。但是熊磊相信,通过创新可以把国内沉重的疾病负担变成丰富的临床资源,解决人民群众健康问题,进而为国家、为世界作出贡献。

当前,思路迪正在不断控制成本,努力实现普惠医疗。“未来,中国的县级医院将和上海的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将拥有同样的医疗诊断水平,因为他们使用的是同一款医疗设备。”熊磊自信满满地说。

熊磊的自信正是源于思路迪在关键时刻积淀的实力。去年疫情爆发之初,思路迪果断采取行动,成了“抗疫先锋”——作为一家涉足医疗诊断的企业,思路迪在疫情爆发时最早复工复产,生产核酸检测试剂。在武汉疫情发展的攻坚阶段,思路迪支持了当地超过1/4的新冠核酸检测试剂。“以患者为中心”始终是思路迪最重要的企业文化。

从最初饱受质疑、甚至是讽刺,到如今成为行业翘楚,熊磊凭借极大的意志力走出了一条“没有人走过的路”。平日看起来不苟言笑的熊磊在面对逆境时,绝对是一个乐观主义者。

“如果不乐观,那思路迪早就‘死’了。”“辛苦”二字不会出现在熊磊的字典里,他始终认为:“一个人真正的辛苦不是体力累,而是心累。如果你喜欢一件事,就不会觉得辛苦,辛苦都是别人来评价的。”

回首过往,熊磊的创业之路遍布艰辛。他分享说, 真正支撑一个创业者走下去的并不是创造个人财富,而是创造社会财富,解决现实的社会需求问题。“这个世界有很多有才华、有能力,却‘飘荡’着的灵魂,创业者需要指引他们为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

儿时从《十万个为什么》中长出的科学梦想,在熊磊身上成为现实。当年放弃瑞士优越的生活回国创业,从“科研博士后”转身为“创业新手”的背后,是熊磊追逐个人梦想到实现社会价值的一次升华。

学者型专家转型为杰出创业者,从来都不是靠天分,而是专注和坚忍。熊磊的极度专注和投入映射到创业中,便是不惧挑战、坚定理想。心有所信,方能行远!

(来源:“你好张江”“创•在上海”微信公众号等,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