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敬业:男,1942年生,资深翻译家、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法语教授。长期从事法国语言、文学和文化的教学、研究及双语翻译工作。曾任华东师大外语系副主任,巴黎第三大学自由研究员,法国敦刻尔克高等国际商学院客座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上海邦德职业技术学院外语分院院长等。著有《超现实主义的形成与发展》《十四、十五世纪法国诗坛》《法兰西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艺术变革》等学术论文二十多篇;出版专著《法国概况》《世界文化史故事大系*法国卷》《法语动词变位完全手册》《越汉常用生活及商贸会话》以及参编《法语用法词典》《外国现代派文学辞典》等各种词典、工具书二十多部;翻译长篇文学、文化、影视作品《贝姨》《花边女工》《狮王》《上海的法国文化地图》(汉译法)《亚马逊雨林——人间最后的伊甸园》《奇妙的生灵》《磨坊信札》《三十口棺材岛之谜》《世界文学史》、儿童文学《少女神探》《喝醉酒的瓶子》《知识大探险》丛书、《不去月球的狐狸》(童话)《莉莉》(法国电视连续剧)等三十多部。
70万点赞、1.77万名在线读者,今年教师节来临之际,80岁的中国资深翻译家、华东师范大学法语教授何敬业学长刚刚试水直播,就收获了亮眼的成绩。他亮相作家榜直播间,签售译作《磨坊信札》,许多读者惊讶于他80岁高龄仍尝试新兴直播模式的勇气,他则笑笑说:“语言和文化一直在发展变化,与时俱进正是译者的职责,年纪再大也不能‘落伍’。”
丽娃河畔的翻译家,解锁主播新身份
受疫情影响,原定于线下举办的《磨坊信札》新书签售会、读者交流会取消,为了能与读者实时交流,分享翻译经历以及教育理念,在出版方大星文化公司的支持下,何敬业解锁了“主播”的新身份。
何敬业坦言,他一开始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坐到镜头前,没有想到会取得如此优秀的效果。手机屏幕上密密麻麻的弹幕不断涌入,面对天南地北的读者发来的问题,即便年事已高看不清字,何敬业仍旧耐心地请工作人员帮忙记录整理,花费整整三个小时解答读者疑问。“在作家榜直播间和读者互动,拉近名著和读者的距离,我还遇见了自己教过的学生,感到很亲切。这是坐在书斋里完全体验不到的。全国各地的读者不需要舟车劳顿,就可以便捷高效收到心仪的好书,在线实时沟通,我自己很满意。”
“巴黎不是一天建成的”,译者应该尊重原著
《磨坊信札》是法国作家都德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法国孩子阅读、写作启蒙的必读书目。谈起翻译时的心路历程,何敬业十分感慨,当年那一页页翻译手稿倾注了他对都德原著的极大尊重,对法国文化的深刻理解,同时兼顾了中国文学创作的风格。
“我在翻译的时候尽量不去改变原文意思,除非原文意思中国人无法理解。为了保持都德原来的风格,我宁可加一个注来说明它,而不要在原文里面把它擅自改掉。这样更能体现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何敬业表示,文学翻译应贴近时代,“严格来说,名著重译是时代变化的需要,因为语言也随时代在演变。”
教育孩子不要功利,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何敬业教学和翻译外国文学长达半个世纪,长期从事法国语言文学的教学研究、参编高校法语教科书,由于职业特点,学生几乎遍布全球。当读者请求何教授给年轻人送上几句话,他选择了“天道酬勤”“学无止境”。他解释:“这几句话乍一看没什么新意,但却是最有价值的箴言。”何敬业自己就是始终保持着勤奋好学的精神,从不“躺平”。
而在直播互动环节,何敬业教授鼓励家长要和孩子共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他说:“身教重于言传,如果你希望孩子爱上阅读,自己也要多读书,家里要用丰富的书籍来营造读书氛围。同时多带孩子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启发孩子的思考能力。教育孩子读书千万不要抱有功利想法,一味地追求回报反而欲速则不达。”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