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2年-04期

【专栏】“鸡娃”与“虎妈”用英语怎么说

作者: 陆建非 

发布时间: 2023-01-03

“鸡娃”是近年中文网络上的热词,看上去像个名词,其实它是动宾结构,“鸡”是“激”的谐音字。指老爸老妈给孩子打鸡血,不停地安排他们去读书、补课、培训、测试、比赛,持续亢奋,不懈努力。

同时,笔者想到了另外一个词,叫“虎妈”,转换成英语就是tiger mother/mom,字面翻译,一看就懂,海外华裔妈妈对孩子的严格是出了名的。tiger mother的表达在国外的认知度相当高,涉及虎妈的报刊书籍、影像漫画、趣闻轶事等层出不穷。因为老外熟悉tiger mother,所以可以借助这个概念帮他们理解“鸡娃”的含义。比方你可以说educate a child like a tiger mother(像虎妈一样教育孩子),外国人肯定懂。

2021年7月30日《纽约时报》在一篇介绍中国政府推行减负政策、限制教培的文章中有这么一段话:Much of the competition comes from a culture of parenting known colloquially in China as“chicken parenting”, which refers to the obsessive involvement of parents in their children’s lives and education. The term“jiwa”or“chicken baby”has trended on Chinese social media in recent days.(大部分竞争来自中国俗称“养鸡”的育儿文化,指的是父母过分介入孩子的生活和教育。“鸡娃”一词最近在中国社交媒体上走红。)

这段话把“打鸡血”翻译成“chicken parenting”(养鸡教育),似乎差得有点远;而把“鸡娃”译成“chicken baby”,更让人啼笑皆非。chicken英语中的意思是鸡、鸡肉,也指胆小、怯懦的人,“chicken baby”和打了鸡血的“鸡娃”实在是大相径庭。直接音译成“jiwa”固然简单,但是在词的理解上又给非中文语境的人增加了难度。

当然,你也可以用释义的方式意译“鸡娃”, 此词的本质就是“逼着孩子变优秀”,可译为push kids to be the best或者push kids to do better或者push kids to succeed。有一个段子很能说明鸡娃的特征,有位家长问:“孩子四岁了,英语词汇量只有1500个左右,是不是不太够?”培训班老师说:“在美国肯定是够了,在海淀是不够的。”

倘若一定要把鸡娃视作一个具有特征的娃群,笔者觉得可在kids之前加上fired-up,这是“兴奋的,亢奋的,激情燃烧的”意思,或者用psyched-up,义为“精神上准备好的”,即枕戈以待(be mentally alert and ready at all times)。

再聊聊tiger mom这个词儿。此称呼源于“虎妈教育”(tiger parenting),parenting来自于parent(父母、家长),表示“抚养、教育孩子”或“家教”的意思,比如:good/ poor parenting(良好的/糟糕的家教)、parenting skills(教育技巧)。

tiger mother最早由作家兼法学教授蔡美儿在她《虎妈的战歌》一书中提出的,顿时爆红网络。在西方“快乐教育”氛围下成长的蔡教授却铁了心发誓要做了个“中国妈妈”,以东方式的严格教育对待女儿。实为指导手册的这本书讲述了她对自己女儿实施“虎式教育”的经验,以及她在女儿反抗后最终转变为母亲的经历,书中展现的育儿方式引起极大争议。

由此可见,在西方也并非如我们的印象中那样全是崇尚自由育儿的家长,过度参与孩子教育的家长大有人在,这类家长在英语中被称为“helicopter parents”,即“直升飞机父母”,说的是这些家长就像直升飞机一样,不管孩子需不需要,一直在头上盘旋,关注他们的每一个举动,并随时准备对孩子的行为进行干预。这也让人从不同的角度感受到了天下父母共同的焦虑。中国日报网上可以找到将“鸡娃”与“直升飞机育儿”对应的语例:

“For those struggling between jiwa and foxi — the terms for parenting models, respectively equivalent to western concepts of helicopter and free-range parenting styles — the documentary series Marvelous Moms is like a mirror that will help Chinese parents examine their own confusion and stress.”(对于那些在“鸡娃”和“佛系”——分别相当于西方的“直升飞机式”和“自由放养式”育儿模式之间挣扎的人来说,纪录片《了不起的妈妈》就像一面镜子,帮助中国父母审视自己面对的困惑和压力。)

新词汇free-range parenting(自由放养育儿)的出现归功于莱诺·斯堪那翠,她是《纽约太阳报》的专栏作家,写了一篇关于让她9岁的儿子独自在纽约地铁上找到回家之路的故事。允许九岁的孩子独自乘纽约地铁是很危险的举动,因此她被冠为“美国最差妈妈”。她创立了自由放养儿童运动,声称“把真正的危险与媒体和其他卖东西的人强加给我们的危险区分开来。”2008年她推出了Free-Range Kids(自由放养娃娃)运动,旨在号召人们回归过去,那时孩子们可以围着街区骑自行车,在后院的丛林里探索,磨破膝盖也没什么事——就做个孩子。

free-range(放养的)原是形容动物的,如今广为传播,超市的冷柜中出现了很多free-range meat(放养肉)和free-range dairy(自由放养的乳制品)字样的标签和包装。既然鸡牛羊可以是放养的,为什么孩子不能呢?虽然free-range融入营销热潮,但此词的使用特别久远。根据《牛津英语辞典》的记录,在1885年美国堪萨斯的一份报纸上就出现了free-range cattle(自由放养的牛),这一说法基于更早的词义“无围栏牧场”。将育儿方式和孩子们形容为“自由放养式”无疑是词义的延伸,《牛津英语辞典》中可见“没有限制的自由放养或漫步”的记录出自1841年,引文中提到“free-ranging peasants of the mountains of Greece”(希腊的自由山民)。

推崇自由放养育儿的母亲,中文有时称其为佛系妈妈,英语可以译成elephant mom(大象妈),以佛系、轻松为教育理念,更注重情绪上、精神上的安全感和共情(value emotional security and connection)。与之相反,虎爸虎妈有时甚至被戏谑地称为bulldozer parents(推土机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