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在《拜祭辛亥滦州革命先烈》一文中,分享过一张父亲冯洪达和李烈钧将军之子李赣驹先生在辛亥滦州革命先烈纪念园拜祭时的合影,当时也曾猜想可能拍摄于某次辛亥革命纪念活动,询问过亲友,大家都不清楚拍摄的具体时间,所以只写了“多年前……”,今天翻阅老照片,看到妈妈多年前整理文献时在同样的照片下注释“在北京参加辛亥革命七十周年纪念会后洪达与李烈钧将军之子李赣驹合影碑前”,一点点小的史料发现都会小有成就感。那是1981年,一晃四十年过去了,亲爱的父亲和赣驹伯伯已经相会在天堂。
冯爷爷与李爷爷
冯玉祥(字焕章)将军与李烈钧(字协和)将军同龄,都是出生于1882年。俩人感情弥笃,交情至厚。《民国档案》中有篇《冯玉祥与李烈钧的友谊》的文章是这样记述的:“冯玉祥与李烈钧都是民国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都是陆军上将。冯玉祥举行的‘五原誓师’、‘首都革命’与李烈钧举行的‘湖口起兵’打响讨袁第一枪、领导‘云南起义’出兵两广,都是震撼神州的壮举,近代史上留下了美名。他们都以忠诚捍卫孙中山的主义与事业为职志,后半生都以追求政治改革、反对蒋介石的专制独裁、实现政治民主为长期奋斗目标。抗日战争时期都为恢复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坚持抗日救国而敢想敢为。冯、李二人在二十多年亲切交往中,成为挚友,两人虽长期处境不同,却志同道合。”
爷爷也曾在1936年10月17日的日记中写道:“李协和先生急公好义,淡泊明志,无一事不在大处想,无一事不在大处看,对朋友,对国家,无一不秉公至公至诚说话,诚为最为难得之良友。”
爷爷的部下孙冠贤曾回忆:“过去在张家口时,李烈钧一去,冯就叫他住在图书馆他自己住的那座房子里,而那里从来是不给别人住的。”“在泰山时,李一去,冯就叫他住在风景最幽雅的王母池,并派一连卫队保护他。”
两位将军曾一同登泰山,《李烈钧先生文集》中记载了当时写的一首诗《与冯焕章同登泰山》,李将军用这首诗抒发了二人的深厚友谊与政治情怀:
携手登岱巅,一览天下小;
自古无贤愚,都为名利扰。
遥望中山陵,企怀劳我心;
精灵应永在,曷以慰苍黔。
日出照千山,层峦霄汉间;
阴霾浑不碍,苍冥自启关。
人醉我独醒,卜居绝人境;
今古岂易情,名山聊息影。
爷爷和李伯伯
家里影集中有一张照片,下面的注释是“聘请天文、地文专家黄谟教授在五贤祠讲课,摄于1935年”。
爷爷1933年8月到1935年11月期间第二次“隐居”泰山,他给自己设定一项新任务:读书救国。他开始系统地学习革命理论和科学知识,请范明枢为他讲《左传》、李达讲授马列主义、陈豹隐讲唯物辩证法,李季谷教授讲授西洋史、还有陶行知、宋斐如、赖亚力、董志诚(即李紫翔)、赵橙之、杨伯峻、尹进、黄谟等多位学者讲述历史学、天文、地理、生物学、心理学、政策通论、国际政治情况、国内政治动态、外交论等多门课程。
翦伯赞先生曾谈到:“冯将军的一生,每天每时,都在学习,不断的学习,切切实实的学习。”爷爷在泰山时的隐居时光,正是这种学习生活的真实写照。
然而照片中站在爷爷身边的少年,是谁呢?我们一直无从知晓。
不久前,远在澳洲的李季龙先生(李烈钧将军之孙)在分享冯玉祥将军写给李烈钧将军纪念云南起义三十周年的折页照片时,我看到宝箱最上层放着跟我家影集里同样的照片,如同发现新大陆,欣喜若狂,这里一定有故事,莫非站在爷爷身旁的是李家少年?
我赶忙微信季龙兄“这张照片的背景和年份,您能告诉我吗?”季龙兄不仅告诉我这是他的大伯父李赣鹏,而且发来了原照和原照背面的文字。
这是1935年赣鹏伯伯在泰山寄给父亲李烈钧将军的照片,照片后面写道:“这是天文地文专家黄谟教授在泰山五贤祠讲书时留影,谨送给亲敬的父亲留一个在泰山读书的纪念,儿,赣鹏鞠躬”。
恭恭敬敬的字体和语气,特别是结尾的敬辞“鞠躬”,让我们看到那个年代儿子对父亲的礼节和尊敬。
追寻这张照片的起源原以为到此就结束了,然而,在文献的浏览过程中,又有新的发现:
王英维在其文章《战前李烈钧对冯玉祥政治态度转变的影响》中提到:“李长公子赣鹏因和父亲不和,赣鹏跑到泰山,经冯教育,恢复了父子关系”。
1934年10月《摄影画报》有篇消息“李烈钧请冯玉祥训子”。1934年,李将军的大儿子李赣鹏不满二十岁,正处在青春叛逆期,可谓野性难驯、越管教越反抗,李将军忍无可忍,甚至登逐子(赣鹏)启示。后来想到冯玉祥治军有方,一定能代他管教。于是,李将军让人把赣鹏召回家并亲自送他到泰山,重托冯玉祥严加管教。冯玉祥将赣鹏收下,以治军的手段严加管教,稍有不对,立命其跪下,亲打军棍,致赣鹏痛改前非。
上面这幅照片摄于1935年4月,赣鹏伯伯毕恭毕敬地站在爷爷身边对着地球仪,认真听天文地理课,可以想象那段日子对李家少年一定不容易啊!照片后面写给李将军的信,没准儿是同班学友冯将军的旨意呢。
至此,两家的后人拼全了这张照片上的信息和背景。
李伯伯和我
我调入上海之后,2010年8月上海市民革高小玫主委带着我到华东医院去看望在那里住院的李赣驹伯伯,因为他是李烈钧将军的第二个儿子,所以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二伯。二伯曾经担任上海市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上海市政协常委和民革上海市委副主委,同时也是上海市欧美同学会会员。李伯伯看到我的第一句话就是“太像颖达了!”,颖达是我的五姑姑,侄女像姑姑这是一定的。
2011年12月我跟季平一起去看过二伯,那时他的身体已经很虚弱,但还是坚持跟我们聊了很久。一晃这已经是十年前的事情了。
2021年10月6日至10日,我在北京参加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系列活动,入住北京友谊宾馆贵宾楼。因为疫情的原因,所以整个活动期间都是闭环管理。这使得嘉宾团里辛亥革命先辈后裔有了更多交流沟通的机会,大家闲暇时会到五楼的Lounge喝茶聊天,增进友谊。
在这里遇到了李烈钧将军的两位孙子李季平先生和李季名先生。季平也是来自上海,多年来一直坚持搜集整理李烈钧将军的历史文献,对近代史特别精通,是我常常请教的先生。
由于两位将军都是生于1882年的同龄人,2002年和2012年上海市民革都特别举行了纪念冯玉祥、李烈钧将军诞辰120周年和130周年座谈会。
先贤的后代聚集一堂共同追思冯玉祥和李烈钧两位将军的历史功绩,向千千万万为民族自由和进步抛头颅、洒热血的爱国先辈们,表达我们无限敬仰和怀念之情。
(作者:我会副会长,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孙女,辉瑞中国企业资深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