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2年-01期

【人物剪影】陆志文:30年来遍访上海名人故居,为时代“弄潮儿”画像

 来源: 作者:李君娜

发布时间: 2022-03-29

WDCM上传图片

  陆志文,1946年生于上海,祖籍苏州,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毕业后留校执教。曾赴意大利、法国等国访学并举办画展。现为上海美术学院教授、上海绿洲画院院长、中法文化中心客座教授、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等。在数十年“法自我立”的艺术实践中,创作出前人不曾有的兼容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画,众长于一体的宣纸彩墨画。新世纪以来,相继在上海与欧洲各国举办20余次个展,被视为海上最有影响力、最具艺术特色的多产画家之一。

  《鲁迅故居》《巴金故居》《瞿秋白故居》《陶行知故居》《丰子恺故居》……上海图书馆文创店内,水墨渲染的数十幅上海名人故居画作,次第在眼前展开。今年1月15日,陆志文学长的《海上弄潮——陆志文上海名人故居作品集萃》展览在这里开幕展出。

  以画志史

  展览的进口处,展示了一幅特别的“上海文化地图”。这张地图上,标注了这次展出的上海四十个名人故居和名路名园的所在位置示意图。配合现场的作品,仿佛瞬间“穿越”到这些沪上历史人文故居。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一次偶然的机会,萌发了陆志文走上名人故居系列创作道路。“当时,我的一个学生来看我,带着一本德国名人故居图册。尽管寥寥几张,但启发了我。我突然想,为什么没有人专门画上海的名人故居?”陆志文说。

  中西文化的交锋碰撞、融会贯通,铸就了上海“海纳百川”的文化品格。一大批文艺、出版、教育界的先行者,如巴金、叶圣陶、鲁迅、瞿秋白、丰子恺、吴昌硕、林风眠、刘海粟、沈尹默、颜文樑、邹韬奋、张元济、黄炎培、陈望道、蔡元培等云集上海,在这片热土上起步成名。

  作为土生土长的上海画家,陆志文决定用高于生活的艺术语言,特别是他擅长热爱的绘画——来记录和诠释这批时代“弄潮儿”在上海这片热土上的时空轨迹和岁月屐痕。

WDCM上传图片

  身临其境

  画名人故居,听上去简单,实则不然。“我不想做那种拿着一张故居照片就画成一幅画的事。画故居不是简单地画房子。故居必然有人的故事,有独特的气息。”陆志文说自己用的是很“笨”的方法,“一次次实地观察,春夏秋冬每个季节不同角度观察,直到真正落笔。”

  既然确定以上海名人故居为主题,“怎么做”就成了摆在眼前的实际问题。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信息、资料远没有现在发达,大量名人故居也还未开放。除了经常到图书馆、档案馆寻找资料外,陆志文清晰地记得,自己从巴金故居大门的门缝往里看,在大雪纷飞天到鲁迅故居前写生,还登高楼只为了俯瞰一眼周信芳别墅。“后来认识了巴老的女儿李小林,有了机会进房子看。再后来,巴金故居开放了,我一次次去看,才正式开始画《巴金故居》。”

  “大量前期准备工作落实后,正式考察我是以区为范围,画好路线图,按图索骥。”至今他还记得寻访的第一个名人故居是李白烈士故居(黄渡路107弄15号)。”

  此后,不管刮风下雨,陆志文常常和妻子带上单位证明以及自绘的地图、茶水、干粮、画具,一个区一个区地寻访、问询、写生。“今天的上海,许多名人故居和马路公园变成网红打卡地。但谁能想到,当年要进一处故居,是那么困难。我随身带着单位证明,就是为了让别人能放我进去看一眼。”

  经过几年的寻访,1998年,陆志文正式开始落笔创作上海名人故居系列作品。至今,陆志文从未停止过“寻访—绘画—著书—展览”这种漫长的艺术创作活动,他也从中年的大学老师变成白发苍苍的古稀画家。但他从不后悔常人无法理解的艰辛和付出。陆志文说:“我的后半生是在寻访名人故居的旅途中度过的,但我认为非常值得。如果条件许可,我将继续将创作进行下去。下半辈子只做这一件事。”

  海上弄潮

  迄今为止,陆志文已经创作了超过300幅名人故居画作。这些年,他还带着这些“上海名人故居”系列画作在国内外展出,经常会碰到询价想购买部分画作的藏家。陆志文一一婉拒。“这些故居画作,每一幅仅此一件。画作跨度时间长,别人如果买走了你让我再画一幅,就算画面一样,气息也不一样了。所以我不卖,宁可被人说傻。”

  陆志文的作品以传统中国画为载体,大胆汲取西方印象派及表现主义的技法,巧妙运用国画、油画、水彩、水粉等不同画种的表现手段,把饱含笔致墨韵的抽象意趣化为“新彩墨”的绘画语言。同时,他还在上海颇具国际化的文化语境中吸收了丰富多元的艺术理念,为上海文化乃至江南文化找到了与国际文化艺术有效的对接通道。美术评论家陈燮君评价,陆志文的作品用绘画语言诠释了名人故居的历史元素和人文价值,凝聚了画家对名人故居的艺术审视和文化演绎。

  将艺术当作生命的陆志文,他说:“时代需要更多的‘弄潮儿’,也需要更多的艺术家来表现为时代进步而拼搏的‘弄潮儿’。”

  (来源:上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