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志文
中国画家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教授
陈望道旧居(中国画)
陈望道(1891—1977)中国教育家、语言学家。浙江义乌人。日本中央大学法科毕业。1920年翻译出版《共产党宣言》,与陈独秀等发起成立上海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曾任《新青年》编辑、中共上海地委第一任书记。1923年退党。新中国成立后,任复旦大学校长、华东行政委员会高教局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辞海》编委会主编、民盟中央副主席兼上海市主任委员等。1957年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
陈望道旧居位于上海市杨浦区国福路51号,是一栋西班牙建筑风格的二层(部分三层)楼房。东侧呈半圆略外凸,各层均为齐整的方框钢窗。屋顶为绿釉筒瓦。周围花木茂盛,环境幽静。1952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任命陈望道为复旦大学校长。直到他1977年逝世,一直居住于此。旧居于2014年入选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和复旦大学发起,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和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参与,辟建为《共产党宣言》展示馆,作为复旦大学校史馆专题馆,长设“宣言中译信仰之源”主题教育展。
吕维锋
英国皇家特许注册建造师
上海宜吾规划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始人
同济大学“一·二九”礼堂(速写)
1948年1月29日,以同济大学学生为首的上海进步青年学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了国家的前途命运和人民的根本利益,高举“反迫害、争民主”的旗帜,展开了一场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腐败统治、争取民主权利的伟大斗争,为迎接上海的解放作出了贡献,在上海、中国学生爱国运动史册上留下了光荣的一页,史称“同济大学‘一·二九’事件”。
同济大学“一·二九”礼堂因纪念学生们为了民族大义而英勇抗争的精神而得名。整体建筑落成于1942年,为钢木构架加砖柱结构,在上世纪60年、80年代和2001年历经三次维修和改造。现存建筑风貌将钢结构与玻璃有机组合,通过新旧材料元素的对比,展示历史建筑的时代特征和新空间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