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陈,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教授。1980年经选拔成为改革开放后一机部首批公派留美访问学者,后获美国普渡大学电气工程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1985年回国任教于上海交通大学。1990年在美国Clemson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做访问教授。自1990年代以来,长期担任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科带头人,电气工程博士后流动站负责人。
“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时间只不过是考验,种在心中信念丝毫未减……”
在今年央视播出的网络春晚上,一群平均年龄74.5岁的清华学霸合唱的一曲《少年》,在网上形成现象级刷屏。当歌曲前奏响起,他们挽起衣袖,激情唱响;伴随着欢快的节拍,他们灵动活泼,打动无数观众。
这群“少年”来自清华大学上海校友会艺术团,其中,团长刘西拉教授的夫人,同为交大教授的陈陈学长也登台演出,共同唱响了这一曲矢志报国的青春之歌。
学术造诣
1938年,陈陈出生于上海,1956年以数理化三科满分夺得华东六省高考理科状元,考进清华大学电机系。在清华,她以24门功课全5分的成绩获优秀毕业生金质奖章,出色地完成了清华电力系研究生学业。毕业后,陈陈被分配至四川工作,投身西部“三线建设”。1980年,经选拔成为改革开放后一机部首批公派留美访问学者,与丈夫刘西拉在普渡大学攻读研究生。
1985年,刘西拉和陈陈分别在美国普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他们当即选择回国,成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公派留美取得博士学位后第一对回国工作的夫妻。桌上厚厚一摞面试通知,也留不住两人似箭的归心,他们没有丝毫犹豫:“祖国需要我。”
回国后,陈陈任教于上海交通大学。自1990年代以来,她作为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科带头人,担任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站长,在电气工程、系统工程、计算机领域共培养了硕士、博士和博士后逾百名,发表SCI和EI收录论文逾120篇。
在电力系统稳定与控制领域深耕五十余载,在学术界和工业界均享有盛誉。自清华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伊始,陈陈即为国产大容量发电机励磁系统研发的开创者之一。1990年代后期,陈陈任三峡电站励磁控制首席顾问,指导三峡水电机组励磁系统的技术规范制定和设备招投标,三峡水电机组励磁系统零故障安全运行至今。
陈陈在电力系统振荡分析与抑制方面也有突出的学术成就,1980年代,陈陈在美国普渡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时论文选题就提出了基于现代控制理论的控制策略,其先见性为20年后中国电力工业的发展实际所验证。同时,陈陈对电力系统低频振荡也进行了深入研究,成功研发含多馈入直流的互联电力系统小信号稳定分析程序SSAP,在南方电网和华东电网得到成功应用。
音乐天赋
陈陈的音乐启蒙始于上海中西附小,之后进了中西女中(现市三女中),便是进了钢琴家的摇篮,那里的李明贞老师是留美钢琴系硕士。6年后,陈陈在上海中学生课余艺术团里已是小有名气的钢琴手了。
大学期间,陈陈是清华大学学生乐队成员,期间于中央音乐学院学习两年,获钢琴二专学士学位。在美国留学期间,陈陈曾于拉法耶特市交响乐团成立35周年纪念演出时独奏《青年钢琴协奏曲》,大获成功。
荣休后,陈陈积极参与组建清华大学上海校友会合唱团,并担任钢琴伴奏,在央视《出彩中国人》等节目有精彩演出,其儒雅风采和家国情怀深深感染了广大观众。2016年,在交大建校120周年纪念晚会上,刘西拉、陈陈夫妇弹唱朗诵,倾情演出,温馨感动。2019年元旦,这对教授伉俪参演上海交通大学《我和我的祖国》快闪音乐宣传片的现场演奏,表达爱国之情,得到了全国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赞誉。
伉俪情深
陈陈与刘西拉的爱情始于音乐。陈陈7岁就会弹琴,刘西拉9岁开始拉小提琴。50年代,他俩都参加了清华大学的学生乐队。每星期六晚上,他们都在音乐室练琴。陈陈强在节奏,刘西拉强在音乐理解,他们配合得很默契,两人的爱情是自由的选择。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婚后,他们有很长的时间分居两地,甚至在有了儿子之后,也是一家人“三分天下”,但时间与距离并未侵蚀他们的感情,反而让他们共同前进,用青春与爱筑起坚固温暖的家。
如今,夫妻俩都已经年逾八十,依然坚守在教学一线。他们是伴随着中国的发展而成长的一代,为祖国奉献自己的一生是他们这一代人最美好的志愿,而如今他们仍然在身体力行传承着这份责任。
陈陈学长在一次访谈中说道:“是祖国对我们的培养,我才得以参加国家重大工程。我觉得我把青春真正融进了祖国的江河。”陈陈学长的故事,饱含着她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大爱,是一首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的青春之歌!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