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1年-02期

【世纪归帆·百年荣光】铁血侨心 初心不改

作者: 陆汉斌 

发布时间: 2021-07-27

  我的故乡在苏北射阳湖畔,旧属盐城,盐城是新四军军部所在,苏北的抗日根据地中心。新四军一师部队曾在故乡附近驻扎,师部就设在我家附近太仓镇上,一师在故乡留下了很多战斗印迹,很多地方都建了战斗印迹纪念馆。每次回故乡时,我都会去看一看,一师中有不少华侨兵,军部还有华侨随军服务团,因为自己是华侨身份,对新四军中的华侨兵的故事尤为印象深刻。

  一师政治部电台支部书记陈日梅,祖籍福建,出生在马来西亚,17岁时瞒着父母回到祖国,1938年3月,在八路军驻广州办事处的安排下,跋山涉水来到延安,并于当年5月进入陕北公学华侨干训班。延安的生活虽然非常艰苦,可她从不叫苦。在华侨干训班学习3个月后,陈日梅随“海外工作团”由延安到达汉口准备去海外宣传抗日救国。后因国民党政府拒不签发出国护照,“海外工作团”解散,于是留在国内参加抗日,并参加了黄文治任团长的广东军156师学生随军服务团。1938年10月,陈日梅和学生随军服务团参加了武汉保卫战。武汉失守后,在黄文治的带领下,他们几经周折到达吉安160师。当时,她为国家的命运和自己的前途而焦虑,经过反复思考,更加坚信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决定重返延安参加八路军。可回延安的陇海线已被日寇切断,她又克服艰难险阻向南赶到桂林八路军办事处。李克农见她回延安心切,风趣地对她说:“除非坐飞机!”陈日梅听后,叫哥哥寄来钱,并找到李克农要求买去延安的机票。李克农见状哈哈大笑地问:“小鬼,你非要去延安?是不是因为那里生活安逸?同样是抗日,为什么不到新四军去,是怕打游击艰苦吧?”陈日梅坚定地说:“好,我去新四军!”1939年7月,在李克农的安排下,陈日梅终于冲破种种阻挠,奔向了新四军,成为了一名新四军女战士。后来哥哥真的给她寄来机票钱3000块大洋,她十分之九交公,其余十分之一分给战友们,每人补贴2元,生病的补贴5元。之后,陈日梅在新四军部队里茁壮成长,先后做过民运、通信、文化、党务等工作。

1938 年学生随军服务团合影(前排左二为陈日梅)

  一师敌工部科长陈子谷,原是旅居泰国的华侨。他的养祖父陈峥嵘在曼谷有很多家产,陈子谷是长房长孙,本来可以过安逸富裕的生活,但他却毅然放弃留日学业,辗转投奔延安,陕北公学毕业后被分配到新四军。叶挺军长派他去海外向华侨募捐并宣传新四军的抗战业绩,以扩大新四军在华侨中的影响。陈子谷不辱使命,完成了军首长交给的向华侨开展宣传募捐工作的任务,而且募集到了六万元巨款。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还把在泰国继承到的20万元遗产,回国后也全部上交给新四军。当时这笔巨款相当于新四军全军两个月的军饷,叶挺军长称誉他是一个“富贵于我如浮云的爱国赤子”。在皖南事变中,陈子谷被俘,关押在集中营里受到种种非人折磨。他坚持斗争,参与领导了1942年的茅家岭武装暴动,和二十多名难友一起冲出牢笼,又历经千难万险到上海找到了地下党组织。上海地下党同志通过秘密渠道向新四军军部汇报时,错将陈子谷说成了“陈谷子”。陈毅对陈子谷有很深的印象,当即指示说:“如果是陈子谷就送他回来。”表达了新四军最高领导人对爱国华侨的深切关怀。后来陈子谷回到新四军军部,在一师敌工部任科长。

  新四军首任组织部部长李子芳,祖籍福建泉州石狮,是菲律宾华侨,1927年回国参加革命。1932年4月参加红军,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四军和红一军团政治部组织部干事、副部长、部长等职,参加过红军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新四军组建后任新四军组织部长,皖南事变突围时,李子芳不幸被俘,囚禁于上饶集中营,在狱中领导狱友坚持斗争,1942年5月被杀害,牺牲时年仅32岁。“铁军战士不弯腰,岂能怕死去求饶。人生百年终一死,留得青山上云霄。铁军战士不发愁,革命何须怕断头。留得子胥豪情在,三年归报楚王仇。”这首狱中遗诗深刻诠释了李子芳为革命事业坚持到底的信念。今天,他唯一留下的是一本陈旧斑驳的出国护照,静静地躺在上饶集中营纪念馆展台一角,吸引无数人参观驻足。

  一师副师长叶飞是位“华侨将军”,原籍福建南安,1914年生于菲律宾奎松省一个华侨家庭,1932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到闽东参与创建闽东苏区和游击武装。曾任中共闽东特委书记、闽东军政委员会主席兼红军闽东独立师政治委员,领导军民坚持了极其艰苦的3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任新四军第3支队6团团长。1939年7月下旬,指挥部队突入上海虹桥机场,击毁敌机4架,震撼了日伪军,扩大了我党和新四军的政治影响。1941年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1师1旅旅长兼政治委员、副师长。1944年3月,指挥了著名的车桥战役,此战,新四军共歼灭日军大佐以下460余人(内俘24人)、伪军480余人(内俘168人),新四军仅伤亡200余人,是华中新四军歼灭战的范例。此战的获胜,打乱了敌人的“清乡”“屯垦”计划,打通了苏中与苏北、淮南、淮北根据地的战略联系,巩固和扩大了苏中抗日根据地,实现了苏中抗战形势的根本好转,为1945年的战略反攻奠定了基础。后来他又担任1师师长,历次战斗中出生入死,战功卓著,为民族独立和解放作出了重大贡献,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后来还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要职。

1940 年,新四军挺进纵队副司令员叶飞(左)在郭村保卫 战发起前,与纵队政治部主任姬鹏飞、参谋长张藩合影

  八年抗战,新四军威震大江南北,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胜利作出了伟大的历史贡献。新四军的辉煌业绩也包含着海外华侨不朽的功劳,陈日梅、陈子谷、李子芳、叶飞是其中的优秀代表。新四军军长叶挺、政委项英曾写信给菲律宾华侨劳工团体联合会,信中写道:“抗战以来,我海外侨胞热心救国,早著丰誉,而贵会对本军爱护尤殷,时赐物质及精神之援助。复蒙贵会同志踊跃参加本军工作,前线敌后以及后方各部门,均有我侨胞之足迹,不独为本军之幸,抑亦贵会之光荣也!”

  每次参观新四军纪念馆,读到这些动人故事,都被深深地感动!我爷爷在世时,经常讲新四军的故事,他说,新四军刚到苏北时,力量很小,枪弹严重不足,每枪只有二三发子弹,子弹带都是用蒲杆揣满的。有一次农忙时,他到我奶奶家找帮工,见到国民党89军军长顾锡九(我奶奶家被征用军部),得以亲眼目睹89军的装备情况。他说,89军装备比新四军不知好多少倍,还被日本人从镇江(民国江苏省省会)打到盐城乡下,在苏北的政治力量中,日本人第一,国民党第二,苏北地方军阀李长江第三,新四军是名副其实的“老四”,人少枪少,装备严重不足,但就在这种敌强我弱的情况下,这些华侨还是义无反顾地放弃优越生活,抛头颅,洒热血,克服艰难险阻,参加新四军,跟着党走!我想是源于他们对党的事业崇高信仰、为国家民族至忠至孝的情怀!

  去年是中华民族不平凡的一年,新冠疫情首先肆虐中国,在祖国危难之际,世界各地的华侨华人通过各种渠道在境外抢运急缺的防疫物资,驰援国内抗击疫情,再次以实际行动向先辈交了一张合格的答卷!不管时代如何变幻,海外华侨永远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秉承先辈,初心不改,侨心依旧,坚定地跟着党走,为国家民族发展贡献力量!

  (作者:我会常务理事,陆汉斌打字机博物馆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