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19年-04期

【专栏】刘海粟故居 VS 上海科学会堂

作者: 陆志文、吕维锋 

发布时间: 2019-08-13

  刘海粟故居(中国画)53cm×63cm

  复兴中路521号。建于民国。法国式花园住宅。住宅方正,沿马路拾级而上,底层外墙面装饰着卵石。二、三楼是红砖墙面,二楼开拱券心窗,中央装饰券心石。三楼开矩形窗,窗下有栏杆雕花装饰。二楼走廊上悬有一块“艺海堂”匾额。会客厅挂满了刘海粟的绘画作品,大餐厅墙上挂着刘海粟的两幅外滩和复兴公园油画。刘海粟自20世纪30年代至逝世居住于此。

  刘海粟(1896—1994)中国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名槃,字季芳。江苏武进人。1912年创办中国第一所正规美术学校——上海图画美术院(后改名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任校长。1919年曾负笈日本考察绘画及美术教育,1929年赴欧洲考察美术,遍访法国、意大利、瑞士等国,作品受到巴黎美术界好评。曾与毕加索、马蒂斯等画家交游论艺。解放后,历任华东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南京艺术学院教授、院长,上海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1984年9月,我会恢复活动,刘海粟被聘任为我会名誉会长,并为我会题写会名。


  上海科学会堂(钢笔速写)

  上海科学会堂位于上海市南昌路47号,改扩建于1917年,其建筑前身是建于1904年的法国球场总会(Cercle Sportif Fran?ais,1904-1926年)。法国建筑师Wantz和Boisseron在原有一主两翼两段的山字型平面和主体中式庑殿顶的基础上,注入了法国孟莎式建筑屋顶元素,并将建筑平面延展为一主两翼四段双山字型。整体设计既保留了原有中式庑殿顶的烙印,也表征了法国建筑艺术的独创,可谓是当时继承中发扬和融汇中创新的建筑典范。作为该建筑的特色之一,屋顶檐口下呈2、3、5不同数量组合的木质承托在分散屋面荷载的同时,斗拱般地装饰着这座受新艺术运动影响的海派建筑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