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19年-03期

【留学轶事】亲历牛津剑桥划艇赛

作者: 倪欢 

发布时间: 2019-06-12

  一年一度的牛津剑桥划艇比赛是伦敦复活节假期的一大盛事。百多年以来,每年的复活节期间,两所大学的划艇比赛都会如期在泰晤士河上开战。2005年4月2日,正在剑桥留学的我就曾亲历了这一有趣的赛事,亲眼见证了两校在学术领域外的又一场“针锋相对”“相爱相杀”。

  正值复活节假期,楼长通过电子邮件号召召开一次复活节午餐聚会,餐会进行得非常顺利,全学院共16人出席了此次“国际美食大会”。这顿国际豪宴上有巴西的甜点、波多黎各的沙拉、智利的奶酪饺子、英国的烤鸡、印度的咖喱饭……应广大群众的要求,我做了一点也不辣的中国四川粉蒸鸡肉,我们学院女子划艇队的舵手Martina还特别制作了复活节彩蛋——德国的煮鸡蛋。

  这一天是英国夏令时第一天,生怕大家弄错,在做饭时就有N多封邮件提醒大家今天跟牛津Boat Race的正确时间。

  午餐会结束,大家就蜂拥到学院的阅读室。有人已经架起了一台大投影仪,连着一台小电视——还是很有气氛的。ITV(英国独立电视台)每年都有转播,让划手们一个个来段摆酷的独白。剑桥的选手首先出场,Caius学院竟然有三名选手,St. Edmund学院也有两名,平均身高都在一米九以上。再轮到牛津的选手,更吓人,竟然有几个身高超过两米!更让人惊呼的是,两队均有奥运会选手!搞笑的是,剑桥的一个选手在自我介绍时说:I am from Oxford. I row for Cambridge.(我来自牛津,为剑桥划艇),引来全场爆笑。牛津显然是来复仇的(上一年剑桥获胜),他们平均身高和体重明显强于剑桥。

  牛津抽签是在Surrey Station一侧,剑桥是在Middlesex Station一侧。晚上11点,比赛正式开始。两只小船在宽阔的泰晤士河上开始起动、加速、飞驰。天上有航拍、水上有N多小艇紧随其后,岸上密密麻麻全是观众,还有人为了跟上划艇,骑着自行车在岸上追。记者现场采访了一对情侣,男生是牛津的,女生是剑桥的,记者问他们每年比赛过后两人会不会吵架,女生说去年的确有一阵时间不好过,男生见状马上大度地说应该不会。

  ITV搞了很花哨的全程记录,包括三维动画模拟全部航程、行程中经过哪两座桥,过每座桥时的历史纪录。这些纪录竟然全部是剑桥队在1998年创造的。还有一堆统计数据,比如在过Hammersmith桥时保持领先的话,80%的可能会赢得比赛;体重重一些的队会有60%的可能获胜云云。四英里多的全程中,直播把各队舵手现场喊话时面部肌肉剧烈抽搐的画面都拍得清晰可见。电视屏幕上还有自动监测各队划桨的频率(stroke rate),牛津队一度高达38,而相比之下剑桥仅在35左右。最后牛津以近两个船身的优势获胜——全屋人士叹气啊!不过,剑桥在自1862年到2005年整个151场的比赛中,还是以78:72的总比分保持胜绩(其中有一场是平局)。

  相比每年牛剑的Boat Race,每年初夏时节还有剑桥独有的May Bumps划艇比赛。这是剑桥人独享的更精彩划艇赛事——谁让剑桥有康河呢。学校也会在这个比赛中选拔下一年比拼牛津的Boat Race的队员。Bumps就是一个水上追逐赛,全程都充满惊险刺激,因为共有十多支队在河上链接式地追逐。曾经在19世纪末的一场Bumps比赛中,一个剑桥三一学院的学生竟然在船头放了一把利剑,在追逐另一艘艇时,杀死了对方的一名队员,导致后来学校明文禁止在比赛船上放置危险品。

  我在我们学院的女子划艇队打过一段时间酱油,担任板凳队员。我们女队的八位美女分别来自8个国家,教练是位帅哥,还是其中一位队友的老公,他们夫妻俩都是MIT本科毕业,来剑桥读硕士的。这一年,我们学院的女子队拿了全校亚军。为啥我和香港的Melody上不了八人大船?呃……我们身材和力量实在不能和这些美女们比啊,速率一直跟不上大家。曾经有一次在正式训练时,我的速率严重低于其他人,差点造成翻船事故,立刻就被列为替补了。

  牛剑划艇比赛被英国媒体誉为“泰晤士河上的罗密欧和朱丽叶”,每年约有25万人到泰晤士河观看比赛,收看BBC直播的约有700万人。这场源于1829年剑桥一纸战书的比赛,发展到今天,早已不仅仅是一场单纯的校园对决赛,而成为了复活节不可或缺的元素,形成了英国独特的校园文化。中国有句俗话叫“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如果要在学术界给牛津剑桥分个高下,怕是要吵得不可开交,但是有了这么个比赛,谁是赢家自然有了定论。所以说,“玩还是学霸们会玩”,这句话没有半点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