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19年-02期

【专栏】不同文化话“左右”

作者: 陆建非 

发布时间: 2019-05-05

  以12面交错摆放的朝美两国国旗为背景,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与美国总统特朗普时隔8个多月后,再次在聚光灯下握手、微笑、寒暄。金正恩和特朗普于3月27日晚,在越南首都河内索菲特传奇大都会酒店拉开朝美领导人第二次会晤的序幕。人们注意到金正恩坐在左边,特朗普坐在右边。而在2018年6月12日上午9时,美国总统特朗普和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在新加坡圣淘沙岛的嘉佩乐酒店举行首场会晤时,无论握手还是入座,真好相反,特朗普居左,金正恩居右。在这次会晤中的第二场见面时,双方的站位和坐席又换了过来。为什么呢?因为朝美会谈借用的是第三国场所,对两国而言,均为客场外交,左右轮流替换,体现出“平等外交”的国际规则。当然,在主场外交境遇中,东道主一般居左,如2017年11月9日,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会晤时,无论握手时站位还是坐着谈话,均为左侧。

  在欧美人的眼里,西边就是左边。夕阳西沉,预示衰老或败落,故传统守旧的西方人往往以右为尊。譬如,在宴席上,主人的右座为最高宾客的位子。美国的《国旗法》规定:国旗与另一面旗帜同举时,应位于右侧;会场内的国旗应放在第一排的右端;讲坛上的国旗应置于发言者的右边。其实,以右为尊的习俗可追溯到早年的战争中,例如,军舰的右舷甲板是军官列队的地方,左舷甲板则为水手站立的位置。

  那么勋章之类为什么须佩戴左胸前呢?据传这与古代士兵上阵时右手执剑,左手持盾有关,心脏在左,为盾所护。此外,士兵们常在左胸前挂些装饰性的十字架之类的护身符,多少也起了些保护心脏的作用。后来就逐渐演变成左胸前佩带勋章的习惯和一些欧美公民在升旗时的礼仪:着便装的戴帽者须用右手将帽子摘下,平举在左胸前。

  不过,美国的《国旗法》中有一条是“破例”的,那就是:国旗与另一面旗帜交叉摆放时,应位于左侧,旗杆在前。

  再说,“右”(right)在英语中还有“正确”一义。我们说“左右”,而英美人却说“右左”(right and left)。英国有句老话“踏出最好的那只脚”(put ones best foot forward),那只脚指的是右脚。出门远行或踏进家门应以右脚为先,据称会带来好运。为图吉利,刻板的人穿鞋时会故意先着右脚。英美人常把做了不宜之事比作“在不妥当的一侧起床”(get out of bed on the wrong side/get up on the wrong side of the bed),这里说的不妥之侧就是左侧。为避免发脾气或避开不顺利的事,清晨起床从右侧下地便成了不少洋人的习惯。

  世上90%的人惯用右手,强加给左撇子的道德压力在英语国度要大于在中国。英语民族常把左撇子(left-handed)贬为“笨拙的”“不善交际的”人,甚至是“不诚恳的”人、“邪恶阴险”之辈。他们视右为正,左为误。不仅如此,他们还把被保护者置于上帝的右侧,该诅咒者则从上帝的左侧坠入地狱。因为上帝的右手是仁慈的,而左手是可怕的。这倒也正好与一些信奉伊斯兰教的人的习俗相吻合,他们严禁以左手传递物品,尤其是在社交场所,因左手被认为是肮脏的。

  不过,细细想来,我们的前人也是以右为尊的。由于人类长期习惯于使用右手,故形成了古人特有的尊卑观。唐朝的孔颖达说过“右便而左不便,故以所助者为右,不助者为左”。蔺相如完璧归赵,维护了赵国的尊严,赵王委以重任,“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而“左”在汉语中则意为“偏,邪,不正常”。“左道旁门”就是指那些不正派的宗教或学术派别。“无事闭门非左计”意为淡泊养志也不是一件坏(左)事。口语“想左了”或“说左了”中的“左”是“错”的意思。唱歌不分高低音者俗称“左嗓子”。古人说的“左迁”释义“降职”。“无出其右”是“无人能胜过他”的意思。

  可有时并非完全如此,譬如我们请人吃饭,常以主人的左座为上座,非嘉宾莫属。这其实是我国古代“坐北朝南”之习俗所致,坐北朝南时,左是东,右即西,东为尊就成了左为尊。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得很清楚,“古人之座位以东向为尊,故宗庙之际,太祖之位东向。”怪不得项羽宴请刘邦时,自己毫不客气地“东向坐”(即坐左侧),足见他那傲慢专横的态势。

  人们在敬礼、宣誓、致意等时,惯用的是右手,但西方人在宣誓或在法庭上提供证词时,却将左手安放在《圣经》上面,据说这与心脏长于躯体左侧有关,虔诚之心溢于“手”表。

  辅助要人的“左右手”在国人看来,“左手”必是第一帮手,似乎略优于“右手”。可是在英语中,“右手”(right hand)被喻为“得力助手”,“左手”却帮不上什么忙。

  说左道右的时候,还得提一下男左女右的传统观念。我国古代哲学家认为,宇宙中通贯物质与人事的两大对立面就是“阴阳”。阳者为刚强,男子属阳于左;阴者为柔弱,女子属阴于右。譬如中医诊脉,男子取气分脉于左手;女子取血分脉于右手。小儿患病察看手纹,也取“男左女右”。这一观念及习俗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就已盛行。至今还在“左右”着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某些方面,不是吗?中国人一男一女合影时,几乎总是让女士站在男士右侧;英语民族在这方面的讲究却不那么明显。

  前人在服装设计上都不约而同地将女子当作左撇子,她们上衣的纽扣,均从左向右扣,男人的则相反。美国一位从事中英非语言交际对比研究的专家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也许正是男性为尊、右手为尊的两种文化中巧妙地贬低女性的又一表现。”

  不过,也有人不同意这种观点,说是钮扣刚发明时昂贵无比,有钱的贵族才享用得起。贵妇人扣扣子是由面对着她的仆人来操作的,钮扣虽缀左,但对仆人而言仍在右边,易于上扣。这便是这一差别保留至今的原委。

  算命先生(fortuneteller)不管是国人还是洋人,都忠实地遵循男士看左手,女士看右手的既定方针。然而,中国的手相师时偶要“研读”双手,从一只手检验受赐之相,从另一只手测定修炼之相,他们的“辩证法”比洋人要学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