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于11月5-10日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隆重举办。笔者躬逢其盛,亲身感受规范管理、秩序井然;各国展品琳琅满目,包罗万象;各类企业争奇斗艳,共享未来,在广阔热烈的四叶草造型的舞台上,演绎着新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生动绚烂的场景。
井然有序,见微知著
我是乘地铁前往国家会展中心的,只见地铁车厢装饰一新,车门窗上贴着进博会各国家馆的宣传画。出站后参观人数逐渐多起来,随着人流,很轻松找到了入口。安检并没有想象中严格,和平常进高铁站差不多,保安们也没有想象中那样如临大敌,一切都很顺畅自如。但我深知,波澜不惊的后面是各相关职能部门全面而缜密的工作。
进入场馆,各国展商争奇斗妍,各展风采,真是一场视觉盛宴,如梦似幻,让人叹为观止,沉浸在对未来的美好畅想中。
我进场参观了近六个小时,离场时正赶上高峰,数个场馆中的观众和展商一齐涌向场外各交通集结点。二号线徐泾东地铁站,只见人头攒动,熙熙攘攘,但是一切井然有序。安保人员在展馆出口处到地铁入口处搭起了回旋形的铁栏,用来迟滞人流进站速度。铁栏约两米间宽,在每个转弯处都有两名以上人员值守,很有秩序。进入站台,站立着一排志愿者伯伯阿姨,他们身着醒目的橙色背心,腰间系着“小蜜蜂”,不断提醒人群“注意安全,别看手机,不要停留,快速通行”。
在这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大多数是黑眼晴、黄皮肤的中国同胞,也有西装革履、金发碧眼的欧美人,还有皮肤黝黑、头戴方形花帽的非洲青年。有两个金发白肤的外国美女是参展商,估计实在是太累了,一进入地铁,就旁若无人地坐在了地上,真“不把自己当外人”。看到这副世界各国公民井然有序、和平共处的生动图景,让人联想到习近平总书记在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激动人心、高屋建瓴的话语——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脚步不会停滞,中国将始终是全球治理改革的积极贡献者。
管中窥豹,从这场盛会的隆重召开,到各项工作细节,中国政府都做到了极致。此次盛会吸引了172个国家和地区、3600多家中外企业来共襄盛举,主题为“新时代,共享未来”,其主旨是邀请世界各国来深度开拓中国大市场,反哺世界各国,可谓是中国政府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于人类社会和人类文明的创举和贡献。
“工匠精神”受人青睐
走进场馆,最引入注目的是一个正方的金属顶棚和斜坡式看台,引来好多观众纷纷驻足。我也好奇地走上前去,经介绍,才得知这是一家制造飞机机翼的公司,而覆盖看台的盔甲状半圆型顶棚和通道的块状金属正是他们的产品。这让我大为惊叹这家公司独具匠心的陈列,可谓把机翼制造领域的精、专展示到了极致,真有创意。
再往前走,是德国萨尔钢厂的展厅,玻璃橱窗内陈列着层次分明的螺旋钢圈和能照出人影的钢锭,这些精钢制品仿佛一件件艺术品,让人流连忘返,折射出老牌工业强国精湛的炼钢锻造工艺。
“工匠精神”更多体现在某些传统领域和细分领域。比如一家名叫ANCA的跨国公司,主打产品是电子集成制作刀具、磨具的机床,在功能性刀具制造设备这一细分市场的实力不容小觑。还有一家不起眼的日本宝石精机工业公司,中规中矩的小展桌上陈列的是袖珍雕琢工具,虽然不起眼却有足够的硬度,能够穿金裂石。传统领域的“工匠”用科技含量并不高的技术(甚至手工方式)把产品做到世界领先,甚至让人瞠目结舌的地步。日本国家馆展出很多日本不同地区的特色产品,锅皿和厨房用品、生活用品都有,很好地诠释了其展位上精心设计的“创新匠心”四个字。
新科技引来观者如潮
参观过四个场馆,最大的感受是大大小小、智能灵活的机械手臂无处不在。无人驾驶的装卸车、集群作业的机械手臂,已经能完成一系列连贯的不同工艺加工。最引人入胜的是“三菱电机”一台三米高的白色机械臂,橱窗中布满了一串串千纸鹤的帘幕,机械臂就立在帘幕后,呈现出一种朦胧美。这台手臂握着一把画有樱花的折扇,“翩翩起舞”,呈现出机械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引来观者如潮。
AI(增强虚拟)、VI(虚拟现实)是这个时代方兴未艾的技术革命,在本次进口博览会上也展现得淋漓尽致。科技界的大佬们如Oculus、Facebook和Google都在自家展厅中推出最新的设备,供观众体验。展厅前自然排起了长队。
笔者好奇地体验了Oculus的头盔,看到的是火山喷发前大小恐龙搏斗的场景,非常震撼。在另一处体验区,观众戴上头盔和手套,就可以玩“切水果”了。VI视频不同于传统的电影和电视节目,是个平面聚合被动接受的过程,头盔中呈现的是720度的广角场面,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关注点,上下左右地转头来观看不同角度的场景。
与其他科技公司的体验区门庭若市相比,微软的展区略显寂寥。他们也推出了自己最新的智能可穿戴设备Hololens,一款智能眼镜,但是没有成品展示和体验。这款设备无需外线电缆、识别标识或摄像头,推行极简的生活理念,这也是一种符合人性的选择吧。
大牌汽车畅展未来
每次举办大型国际商业展会,总少不了世界500强大牌企业扎堆出现,刷刷“存在感”。进博会也有美国零售业巨头沃尔玛、法国海运物流巨头CMA CGM,当然也少不了四大国际快递公司中的FedEx和DHL,还有汇丰银行等。其实这些公司亮相,不是为了对接具体业务,而是为展示他们的品牌,昭示他们的实力。
当然也有别出心裁的展示和植入,比如电气照明界的巨头飞利浦更名为Signify(更形象的名称),就在展示区搭出半拱形的绿色灯柱,灯柱下方一扇三米高的拱形投影墙。投影墙上不断呈现上海外滩如梦似幻的灯光夜景,天衣无缝地植入了这家公司与时俱进的照明技术。
这些大牌企业中,最具有集聚效应的要数中外汽车企业。在汽车展示馆中,各家企业争奇斗妍,纷纷拿出最新车型和概念样车,这里是呈现未来交通出行方式的最好场所,让人大饱眼福。
最吸睛的要数来自斯洛伐克公司的Aeromobile“会飞的汽车”。橙黄色流线型的造型是正常轿车的两倍长。工作人员一揿按纽,原来收缩在车身上方的机翼就徐徐向左右两侧展开(怪不得车身这么长),尾翼也随之升起,就像变形金刚一样,转瞬变身为有翅膀的“飞车”。这款未来汽车无疑是展馆里的“明星”,吸引了大批观众不停地拍照留念。
中国影响走向世界
之所以说中国影响走向世界,在这届进口博览会可以从三个视角来观察:外国产品走进中国市场、外国企业对中国的态度、中国企业走向世界市场。
这届进博会上最奢侈昂贵的展品不是“会飞的汽车”,也不是镶嵌万钻的高跟鞋,而是三架来自意大利的直升飞机,最贵最大的那架价值两个亿。巧的是这家公司的老总是我统战学习班上的同学,因此我有幸进入贵宾接待室,听接待经理讲述直升机背后的故事。
这家叫“中美洲际”的中国公司,是意大利直升机生产厂家Leonardo(莱昂纳多)在中国最大的代理经销商。老板原先是做房地产的,出于对航空事业的热爱,考了执照,转行飞机销售及服务。此前,Leonardo在全球每年只能销出四、五架,入不敷出,濒临倒闭。通过“中美洲际”进入中国市场之后,现在年销售六七十架,不仅起死回生,还兼并了另一家飞机制造商。
淡水河谷是巴西一家铁矿石公司。如果不细看这家公司的展品,会以为这是家平淡无奇的本土企业,因为其展厅内的宣传墙完全用中文书写。最大的字体赫然写着“淡水河谷合力确保中国优质铁矿石的供应安全”,下方还用红线在地图上标注了从巴西到中国的海运路线,极力彰显中国和巴西的友好关系。
最让人扬眉吐气的要数苏宁足球了。没错,就是那家总部位于江苏南京的苏宁集团,以电器卖场起家,又做电商,近几年更走出国门,投资国际米兰足球俱乐部。在宣传视频中,欧美足球明星的点缀下,频频出镜的是老成持重的创始人张近东和年轻的国米新主席张康阳。中国的民营企业走出国门,直接投资发达国家的高端第三产业,斥巨资收购蜚声国际的足球俱乐部是项直指人心的大手笔,中国人成了一众国际知名球星后的幕后老板和实际操盘手,真是“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作者:澳新分会理事,雅淑创意国际时装(江苏)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