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18年-05期

【纪念改革开放40年】中国科学家初出国门

作者: 柳襄怀 

发布时间: 2018-10-24

  在改革开放后的20多年中,我几乎每年都有出国机会。出访使中国学者在国际舞台上自信、自豪、意气风发;出访也以个人亲历见证了改革开放的巨大变化。

  1980年,我国第一次派出科学院和高校代表团出席在日本东京和京都举行的两个国际学术会议。中国科学院代表团共6名成员,其中三位是学部委员(院士)。黄昆先生任名誉团长,团长是徐叙熔先生,我作为代表团成员参加。这是我第一次出国,很高兴,也有点儿紧张。但是,看到国际科学界热烈欢迎来自改革开放的中国科学家,心中立即感到兴奋和自豪。

  黄昆先生是世界著名物理学家。在半导体物理国际会议的宴会上,会议主席盛情邀请他讲话。黄先生刚一登台,马上就响起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讲话过程中,也多次被掌声打断。不少人还跑到我们桌边,不无自豪地对我们说认识Prof.Huang!黄昆先生在世界上的知名度,为中国代表团增添了光彩和荣耀。在会议的正式宴会上,吴自良先生还代表中国第一个致辞。

  初出国门,自然有不少新鲜感。那年,我国改革开放开始不久,经济还比较落后,与日本的国力存在着明显差距。看到日本在生活水平、科研条件及现代化生产等方面的富裕和发达,心中在想:什么时候,我们国家也能这样就好了。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国家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转变。第一次出国的愿景,正在伟大的中国梦实践中逐步实现。

  1997年1月和3月,“洪堡”基金会副秘书长Dr. PapenfuB 代表Lust主席,两次来信邀请我6月底访德,并参加“洪堡”年会。我还清楚地记得,到达德国的那天,正好是香港回归祖国的那一天。7月1日,联邦德国总统赫尔佐克在总统府后花园接见“洪堡”学者及随行家属。他特地和“洪堡”基金会的领导们来到有几十人的中国学者面前,与大家亲切交谈,祝贺香港回归中国,使所有与会中国“洪堡”学者都很感动。7月2日,在去“洪堡”总部的地铁里,一位埃及年轻人见到我时,高兴地竖起大拇指对我说:“You strong!(你们强大),H.K.回归了!”。与我同行的印度“洪堡”学者Suhas 见此,很高兴地对我说:“以前,人们总说美国强大,现在轮到说中国强大了,真有意思!你们H.K.回归,确实证明中国是强大了!”祖国的强大,使所有中国人感到无尚光荣。

  80年代初,我们建立了中国科学院第一批向国内外开放的离子束开放研究实验室,进入90年代,这个实验室的研究工作在国内外有了较大的影响。 SMMIB国际会议是离子束领域最重要的系列会议之一,每两年轮流在不同国家举行。1993年9月,在日本出席SMMIB93国际学术会议时,会议主席Prof. G. K. Wolf 征求我意见:“昨晚国际委员会会议作出了重要决议:推举您为国际委员会新委员。”我回答:“我愿意。这是中国的光荣,是向老委员学习的好机会。努力为国际委员会工作,将中国离子束研究和应用事业做好。”从此,在总共由16名知名学者组成的这个国际委员会中,中国就占了两席。我担任SMMIB国际委员会委员长达十年,在不同的国家召开了5次SMMIB国际学术会议,并在美国召开的SMMIB’97国际委员会会议上,争取到在中国举办下一届国际会议的主办权。

  马克思曾说过:“科学绝不是自私自利的享受,有幸能够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人,先应该拿出自己的学识为人类服务。”我深刻领悟到的是:科学没有国界,但从事科学的人是有国界的。作为一个中国的学者,一是要为国家做出切实的贡献,二是要为国家在国际上争取荣誉和地位。这样,你就会孜孜以求,奋斗不已;就会勇往直前,无怨无悔。

  (作者: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