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18年-04期

【随笔抒怀】说不尽的古巴广场

作者: 翁敏华 

发布时间: 2018-08-27

  古巴的广场很多。

  离开巴拉德罗前往圣克拉拉,就有一个19世纪留存下来保存完好的小广场,四周是巴洛克式或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物。饰有浮雕的硕大阳台,贵重木料制作的大门,这些建筑使殖民时代留存下来的小小广场有一种神奇独特的风采。如果说这一广场给我们古典美的感觉,那么下一个拥有切·格瓦拉纪念碑与博物馆的广场,就全然是战斗的感觉了——名为“革命广场”。一百余年来,中国也经历过一次又一次的革命,却似乎并没有一个广场标举“革命”之名的。古巴的革命广场,最引人注目的是巨大无比的切·格瓦拉雕像。暗铁色的雕像高高地矗立在奶黄色的基座上,格瓦拉右手持枪,正呈一个勇往直前的战士形态。那么高!往上看,仰头照相,脖子后仰连帽子都掉下来了!蓝天白云映衬着格瓦拉,威武雄壮。社会主义国家虽然贫寒,但为他们的英雄或是领袖建造雕像,却是尽心竭力,不惜代价的。

  “革命”在和平年代,还有作用么?只要看看如今世界上有多少青年人,穿着印有切·格瓦拉头像的T恤衫,便能知道革命释放的是任何时代都不可或缺的一种激情。

  前往古巴首都哈瓦那,又是一连串的广场:革命广场、武器广场、尊严广场,另外还有何塞·马丁广场、老城广场、百年榕树广场等。革命总与武器在一起,武装革命嘛,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可是以“武器”命名一个广场,可能在世界上绝无仅有。一个奶白色的建筑物粗柱子上,果然有“PLAZA DE ARMAS”字眼,是“武器广场”的西班牙文。广场上有古炮陈列,与我国东南沿海习见的明清时期古炮很像。

  何塞·马丁是古巴另一个多见的形象,被尊称为“国父”,相当于“古巴的孙中山”。尊严广场有点像我们上海的陈毅广场,何塞·马丁的雕像立于车水马龙的通衢大道,右手抱着一个孩子,左手伸出食指坚毅(强势)地指向远方。在导游讲解,我们才知道,原来他指向的正是美国大使馆!曾经有一户古巴人漂流在海上,爸爸妈妈遇了海难,孩子却被美国的渔船救起了。围绕这孩子的归属问题,古巴和美国打起了官司。最后古巴要回了那孩子,那雕像,正是孩子回到祖国母亲怀抱的意思,并非何塞真的抱过那孩子,他们根本不是一个时代的人。通过这座极富寓意、巧妙组合的雕像无声地诠释了古巴人民反抗强邻的爱国主义情愫。

  看来在古巴,切·格瓦拉是革命的符号,革命广场就是切·格瓦拉广场。切·格瓦拉的形象几乎占满十几层楼高的一堵墙,依然是一颗红星头上戴的革命军帽,依然是忧郁的眼神、嘴唇上盖着标志性的小胡子。一面古巴国旗乘风飘扬在格瓦拉卷曲的鬓发上,整幅画像庄严肃穆。

  格瓦拉早已不仅仅属于古巴,而属于全世界。他本不是古巴人,与卡斯特罗携手进行独立革命,1958年革命成功,却功成身退,没有分享革命的一点红利。格瓦拉离开古巴时,还给卡斯特罗写了一封诚恳的告别信。那封信现雕刻在圣克拉拉革命广场他雕像的基座上。他最后牺牲在玻利维亚的革命战火中。他似乎是为革命而生,终生在革命。

  让我们震惊的是,革命广场并没有卡斯特罗的像,这位刚刚去世的古巴领导人。广场上还有卡斯特罗革命年代牺牲的战友的塑像。古巴广场上的纪念像,都是为烈士和英雄树立的,而不是为领袖歌功颂德。怀着对卡斯特罗深怀敬意,我坐在革命广场的一隅,写下了一首诗——《你刚刚离开》:

  你刚刚离开,

  我们才匆匆到来。

  你亲手缔造的国家没有多少波澜,

  人民依旧静静地排队领取粮油果菜。

  你刚刚离开,

  我们站在了革命广场的平台。

  在切·格瓦拉的注视下散步闲坐,

  却没能发现你与我们同在。

  我们该来送你一程的,

  对于你的离开。

  环顾四周未见你的任何形象,

  叫崇尚革命的人们,

  何处表达对你的朝拜?

  你是世界人民的一个姿态,

  威武不屈,强权不睬。

  即使长期过着贫寒的日子,

  也要让强邻听到、另一种声音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