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沈毅学长约在了他新的投资项目、毗邻新天地的斯维登精品公寓。路过透光的老虎天窗,踏上曲径通幽的楼阶,登台远眺,一边是繁花似锦的商业街,一边是光影交错的石库门,同赏两种风情,兼听岁月故事。
2016年底,沈毅开始与经纬集团合作,投巨资将黄浦区的老旧物业改建成时尚高端的人才公寓和商务酒店.目前类似的项目已在多个中心城区全面铺开,这既是他商业眼光的体现,也是文化情怀的一种追求。深入交谈,更感受他身上作为一个企业家的聪慧,以及“人品若山,情怀似水”的人生境界。
摸爬滚打,学会拼搏
1967年,沈毅出生于上海一个干部家庭。青少年时期的游泳运动员生涯培养了他坚毅活泼的性格,不墨守成规、不安于现状。
90年代初,大学毕业的沈毅顺利进入房管局设计院工作,然而,这份人人羡慕的安逸工作在他看来“没有出息”。不顾父母的强烈反对,沈毅一心想到改革开放的前沿广东去闯一闯。恰好一家东莞的港资灯具厂来上海招技术工,工资比他在设计院高出好几倍。他南下逐梦了。
一进厂,他就当上了车间主任。那时,厂里有一批出口美国的灯具要返工,接到任务,机灵的他很快就找到了突破口。从第一道工序开始,把所有的道道都摸得门清。只用15天,顺利完工并通过了质量验收。老板非常高兴,一见面便塞给他2000港币,沈毅却不肯收。他说:“上海过来的工人在这边没人帮忙洗衣服,希望老板买个洗衣机。另外,大家每天都加班,得有加班工资。”老板一一兑现,使沈毅在员工中有了号召力。半年时间,他从车间主任做到了分管生产的厂长。
沈毅开始在广东的灯具行业崭露头角。名声在外,想挖他的企业越来越多。广东阳江的一个老板找上他,希望他救活自己快倒闭的灯具厂。这个老板曾帮过沈毅忙,沈毅的心里记得这份情,便硬着头皮答应下来。可到了厂房一看,危墙耸立、机器生锈,野草都长得快比人高了。沈毅把工人重新召集起来。他自己睡在潮湿发霉的车间,最长一次有三天没合眼。靠着这股拼劲,一年里,不仅帮工厂还清了五六百万欠款,还赢利1000多万。
厂子重上正轨,沈毅也适时退出,与一家台湾公司合作做起了外资灯饰品牌的中国首席代表。最忙碌的时候,他把铺盖放在车上,每天跑在路上的时间才是他睡觉的时间。“我妈打电话问我辛不辛苦,说实话,眼泪是在眼眶打转的。”回忆起这段“打工仔”经历,他充满了感慨。就这样,从两间办公室、3万美元做到四五百万美元,在改革的浪潮中,沈毅品尝到了拼搏的滋味。
“流金淌银”中爱上冒险
聪明的人敢于冒险,却不冒进。沈毅这样描述自己的性格:“该冲的时候有冲劲,该稳妥的时候,我也能稳扎稳打。有韧劲,耐折腾,始终柔而不断。”
1995年,沈毅决定回上海创业,首选目标,自然还是自己的老本行灯饰行业。他掰着手指头算了一笔账:“进入千禧年,中国经济正高速发展,如果每个家庭装修要买一盏灯饰,这个行业怎么可能不红火?”他在浙江路上租了2个门面,凭着在广东树立的良好口碑,把出口的灯具转内销。一下子门庭若市,生意越做越大,最多的时候在上海开了10多家门店,赚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当时,柳营路灯饰市场的开张吸引了大量温州商户的涌入,整个市场一铺难求。沈毅看准了这个行业的前景,在甘肃路盘下了一个闲置厂房,做起了自己的灯饰城。甘肃路灯饰市场的出现,一下子提高了上海灯饰消费的档次和水平。凭借着可靠的产品质量、优惠的价格,博得了消费者的好评,一跃成为上海市中心规模最大、各项配套设施最完善的灯具专业市场。在当时搞活经济建设的关键时期,甘肃路灯饰市场的招商模式,一度成为上海市工商局市场科的典型案例。
留学归来做火地铁商业
灯饰市场的事业逐渐稳定下来,沈毅有了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2000年,他远赴加拿大开拓海外投资业务。那里静逸的生活环境使他萌发了静下心来学习深造的想法。2001年,他考取了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花了2年时间系统地学习了工商管理的专业知识。
甫一回国,他便看到了上海快速发展的地铁网络及其巨大的商业价值。当时,很多人对地下商铺不太熟悉,感觉风险太大。那时久光百货还没建,更没有今天的“金五星”CBD国际商业区的流光溢彩,静安寺站的人流量有时一天才200多人次。但是敢拼爱冒险的沈毅判断,未来3条轨交线路交集的静安寺将成为新的轨商黄金地带。他果断出手,投资打造了伊美时尚广场,主打女性潮流消费。
潮流之地、挤到人贴人的“伊美”让静安寺很快成为上海的时尚新地标。沈毅道出了其中的“奥秘”:让商户有宽阔的生存空间。小商户启动资金都紧张,沈毅就把商铺隔成小间,单价虽然贵,但总价低了,让很多个体户开店成为可能。很多商户刚来“伊美”开店时,骑的是自行车,后来都开上了奥迪。对于市场的严格管理与贴心服务,让商户、顾客、员工及政府获得了多赢局面。
“懂事”后乐当董事
随着我国经济的结构性调整,传统商业面临转型,这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几年前,甘肃路灯饰市场、伊美时尚广场相继拆迁,沈毅也将公司的主营业务迅速转向对互联网科技企业、创新型金融企业,特别是文化企业的投资。
“每一个时代都有时代的机遇,我是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机。”沈毅更多将自己的创业成功归结为“运气”。他说:“年纪轻的时候不懂事,总想当董事长,等懂事了,就知道要做董事。”如今,他更愿意培养年轻人,投资的项目很多是初创企业。“年轻人有才能,特别是海外回来的年轻人,需要用武之地,我愿意从资金、从经验上去帮助他们。”
近些年,沈毅开始专注文化项目的投资。2015年夏,“不朽的梵高感映艺术大展”在新天地太平湖畔上演。4个月时间,35万人次观展,2000万票房和1000万衍生品销售,让展览轰动了上海。之后,又陆续被北京、杭州等各大城市邀请巡展,每到一地,都为当地带来了多方共赢。2016年夏,他又引进了“了不起的安徒生童话展”,将经典童话以原创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
无论是梵高展,还是安徒生展,沈毅都亲力亲为,奔赴悉尼、华沙、莫斯科等地,积极穿针引线。在他看来,每一个产业都有文化内涵,更需要奇思妙想的创意和精益求精的打磨。
他目前所经营运作的这家斯维登精品公寓也将在一年后“大变样”。除了将更名为更具海派特色的“伊侬美寓”外,今年还将邀请米兰艺术学院的艺术家们现场创作,每年开展不同艺术家的长驻项目,让住客在这里体验不同的文化气息。“酒店不仅仅是住人的地方,更是吸收文化的地方。我要做的不是酒店,而是用文化来突破传统酒店的管理模式。”
“富而有爱”的传递
“除了做好企业,我这辈子另外一项重大事业就是带动更多的人富而有爱。”沈毅热衷于社会活动和公益事业。除了担任同学会黄浦分会会长,他还担任上海市华商会副会长、黄浦区政协常委、黄浦区侨联副主席等职务。
3年前,他随华商会一行来到贵州遵义,走进一户贫困农户家里,发现家里只有一个大人在工地打工,供两个孩子读书。他当即决定资助这两个孩子完成学业,更鼓励孩子说:“一定要考上大学,回来支持家乡建设。”
这些年来,沈毅持续不断向贵州遵义、云南普洱等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捐资助学,累计20多万元。在汶川地震、市区各级的慈善活动中,他也总是走在前列,慷慨捐献,一颗爱心回报社会。
在诸多社会兼职中,沈毅更偏爱同学会组织。他说,最喜欢同学会这个大家庭的“凝聚力”。他希望带领着分会朝着“快乐同学会”的目标前进,“相互尊重,彼此平等,在一个健康、积极、互助的氛围中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