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18年-04期

【开卷有益】有思想体温的博物馆地图——读沈辛成《纽约无人是客》

作者: 李平 

发布时间: 2018-08-27

  《纽约无人是客》的作者沈辛成说:“这不是一本只关于纽约的书,也不是一本歌颂纽约的书。如果生活的平淡能像打动我一样打动你,那这本书我算是没有白写。”然而同时,他又解释了为什么说这是一本三十七点五度的博物馆地图:“三十七度是人的体温,零点五度是纽约让人发的烧。”

  既然“平淡”,何来“发烧”?有趣的是,这恰恰是此书最大的亮点。我们已经看惯了太多的单向思维和自以为是(尤其在某些国际旅游观光类的文字中),在那些写手的笔下,“帝国”要么高耸入云、遥不可及,要么“原来和我们一样!”或者“哈哈,想不到这么土!”而沈辛成却是一天一天,整整五年,用专业的眼光加上思想和智慧,丈量着纽约的四季晨昏、生生死死。

  “平淡”,就是不预设某种玄乎的标准和原则,像一个普通的纽约人一样生活在那里,过柴米油盐的日子,这就“有可能”客观地省察对象的样貌;而零点五度“发烧”,就是你被一种“暖洋洋”的热情包裹着,它推动着你将这种观察和思考记录下来,于是我们才读到了这部“纽约博物馆地图”。

  此书封底的“上架建议”是:“主题旅游、博物馆”。可是在我看来,作者的意图远高于此,你只要读一读此书八个章节的标题(由作者的自述和博物馆介绍两部分组成)就会明白——

  你这个种族主义者/纽约深度游线路1:黑色与白色

  没有华尔的街/纽约深度游线路2:革命与资本

  纽约水故事/纽约深度游线路3:饮水与思源

  我的画报你的城/纽约深度游线路4:寻根与漂流

  曼哈顿是平的/纽约深度游线路5:贫穷与富裕

  开往昨天的地铁/纽约深度游线路6:地上与地下

  美国的归美国,纽约的归纽约/纽约深度游线路7:

  美国与欧洲

  不知道为什么流泪/纽约深度游线路8:战争与和平

  如果略去“深度游线路”几个字,这样的章节标题毫无疑问就是“文化研究”或“城市研究”著述的内容。其实作者就是这样考虑的:每章“第一部分是我的自述,其中有些是我在纽约和美国其他城市的见闻,有些是我当下或过去的研究课题。第二部分是介绍相关的博物馆,干货为主。”好家伙,原来还与“研究课题”有关,这样的博物馆地图构架你见过吗?无怪乎我们也被感染和“发烧”了。

  《纽约无人是客》可圈可点的地方颇多,作为一个80后作者,我觉得沈辛成最难能可贵之处大概是:

  注重体验。每到一处都带着新鲜大胆的眼光往里细瞅,不具先验的选择性,努力窥探层层叠叠笼罩下的魔都“实相”。

  善于积累。这一定是专业习惯。如果没有大量即时的日积月累和细致比较(18世纪、911、《查理周刊》事件、钓鱼岛争端、特朗普竞选等),这样的文章和介绍怎么写得出来呢?

  文笔生动。作者的语言和结构布局绝不输给许多文学专业的人。我想,这是一种自我修习和天赋融合的结果,往往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有些人文物和历史的见识渊博得很,但是要写成一本雅俗共赏的“地图”,你等着瞧吧,一定会磕磕绊绊。

  富有思想。这是我最欣赏的地方。《纽约无人是客》不是功能单一的博物馆地图黄页,而是思想与建筑“经纬交织”的著作(幸好没有放在地图出版社出版,否则很多单纯的读者会大呼冤枉)。地图是一个静止的概念,然而沈辛成的《纽约无人是客》,让读者感受到一个变动不居、正在生成和富有层次的纽约。思想,让纽约从博物馆地图中活起来了!

  上海同样需要有一部或多部这样的具有思想温度的“博物馆地图”(我们现在连比较客观全面介绍的地图也没有)。“客”的对象是某种很快消失的东西。说“纽约无人是客”,是因为纽约跟着你走了,它化作了你主体的一部分,再也难以分开。如果有一天,上海的灵魂也跟着游人走了,并成为你人生中念念叨叨的东西,那是多么有意思啊。当然,这是只属于你自己的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