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18年-04期

【随笔抒怀】玛雅文化辉煌而神秘

作者: 吴世林 

发布时间: 2018-08-27

  玛雅文化是美洲印第安人文化的摇篮。然而,如此辉煌的玛雅文化在公元前2000年悄然出现在地球,至公元10世纪前后又逐渐神秘衰落消失,其原因成为千古之谜。它留下了体现当时高度发展的经济文化和令人难以置信的科学成就遗迹,为世人所惊叹。

  从位于墨西哥尤加坦半岛上的美丽城市梅里达驱车两小时,我们来到了在玛雅文化鼎盛时期(公元2世纪-10世纪前后)的最后遗址,也是当时最为繁华的城市奇琴伊察。走进遗址,不禁被规模庞大、以石料为主的古建筑群所震撼。当年的美洲豹神庙、大教堂、修女院等各种建筑物的外墙、门框、石碑、阶梯上大都布满精雕细凿、图案精美的雕刻和象形文字。栩栩如生的壁画上,描绘了当时的庆祝游行、争夺格斗,祭祀献供等场面,表现出玛雅人高超的艺术成就。

  遗迹中有一座奇特的球场,场地面积稍大于现代篮球场。比赛规则是每队7人,不设守门员,队员必须用手肘或臀部把球击入球场两边石盘中的圆洞为得分。不过令人又诧异又不寒而栗的是,获胜队的领队将面临斩首挖心的结局。当时玛雅人以杀人祭祀为荣,很多祭祀方式都是用人心和鲜血献供给太阳神,以求神的保佑庇护与世永存。

  奇琴伊察遗址中最为壮观的标志性建筑无疑是世界文化遗产库——库尔坎金字塔(也称羽蛇神金字塔)。金字塔高30米,共9层4面,塔身的每一面有91级宽阔的台阶,四面台阶总和为364级。若把塔顶高6米的神庙算一级,共365级,恰好代表一年365天。按玛雅历法,一年18个月,每个月20天,再加上5天为禁忌日,正好是365天。金字塔的底部雕刻着羽蛇头部,高1.43米。每逢春分3月21日和秋分9月21日,下午三点至五点之间,西边的太阳把边墙的棱角光影投射在北石阶的边墙上,这时候整个塔身从上到下,直到塔底部的羽蛇头部,太阳的光影起起伏伏,犹如一条巨蛇从塔顶向大地爬行。羽蛇神金字塔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导游让我们站在塔前某特定位置,然后用力拍手,从塔身传来一阵类似鸟叫的回声。这是一种玛雅人认为来自天堂的圣鸟,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与天神对话。

  与埃及金字塔是专为法老的陵墓而造不同,奇琴伊察的这座羽蛇神金字塔是为祭祀和朝拜而建。在羽蛇神金字塔内,还有一座按照月亮历法建造的小金字塔。根据最新考察,在羽蛇神金字塔下发现一座巨大的水槽和建筑物台阶。据预测,下面很有可能还有一座城市遗迹。

  仰望金字塔,浮想联翩。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玛雅人具备如此之高的智商,为适应宗教和农业的需要,经过极富想像力的设计和精密计算,建造了这座神奇的金字塔,令人叹为观止,又难以置信。

  遗址还有一座椭圆型的天文观象台,高22.5米,整座建筑像一个蜗牛壳。塔内有螺旋式楼梯通向塔顶的观象台,塔壁上开有精心设计的8个窗口,由此观察天象。

  除了在天文学方面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外,玛雅文化在数学、农业、艺术及文字方面也有极高成就。譬如玛雅人使用20位进制,据说是基于脚趾和手指的总数;算术运算的符号仅3个;最早培育出玉米、西红柿、南瓜等农作物以及发明了3万多个词汇的象形文字……

  在玛雅遗址的密林深处有多处深浅不一的巨大深井,也叫天坑。在奇琴伊察遗址的一处天坑,我穿着救生衣,畅游在水深50米的清澈水中,抬头仰望上方洞口蓝天白云飞鸟,遐想当年玛雅王室在水中放松身心和举行祭祀仪式的情景……

  玛雅文化基本属于“丛林文化”,但是有一座唯一位于海边的遗址——图伦古城。我们从坎昆驱车100公里抵达图伦。古城一面位于崎岖不平的加勒比海岸线的悬崖上,城内尚存60来处神殿、宫殿、柱楼等石头建筑。在所有建筑中,尤以屹立在悬崖上,濒临大海的“大神殿”最为著名,被视为古城标志性建筑。由于近海,许多遗迹已被风化。导游告诉我们,若干年后,图伦古城很可能因日益风化而不复存在。

  玛雅文化虽然神秘地消失了,但仍然有为数不多的玛雅人后代延续下来。多数与其它印第安民族通婚,保持着自己的语言和生活方式。在游览过程中,我不禁想起在2012年曾经风传玛雅人预测的世界末日将在12月21日到来,结果地球没有停止转动,太阳依然东升西落。其实根据玛雅历法,世界将生存5个太阳纪,每纪为26,000年。2012年是第四个太阳纪的结束,第五个太阳纪的开始。我想,不管是否科学,人类不必自扰,这个世界毕竟还在走向公元2599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