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17年-03期

【随笔抒怀】也读周梅森小说

 来源: 作者:顾明祥

发布时间: 2017-06-15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火了!不光炒红了“达康书记”和演员吴刚,也让编剧和作家周梅森先生再度名声大噪,进一步坐稳了“中国官场小说作家第一人”的宝座。

  其实早在千禧年之际,我在出国不久后就认识了周梅森这个名字。当时在奥克兰市图书馆的中文书架上看到周梅森的中篇小说集,看到作者介绍,得知他是江苏老乡,感到很亲切,而且作品是亲切的中文简体字,于是借书回住处细看。

  读完周梅森的早期作品,最深的印象是他主攻民国和抗战题材,展示大时代背景下的个人命运和生活细节,每篇小说都是视角独特,另僻蹊径,读后让人掩卷深思,回味良久。

  比如《大捷》,早在1995年就拍成电影,风靡一时。当时大陆已允许拍摄国军抗战题材的电影,他对于意识形态上的把握还是可圈可点的。不过如果细品过这篇小说的文字,你会觉得这是一部悲喜剧,让人啼笑皆非,笑中带泪。小说不是脸谱化地刻画人物,而是渲染在“抗战大背景”下人性的复杂和人心的转变,最后的结局让人唏嘘。文字作品比电影好看多啦。

  《军歌》讲的是抗战中“徐州会战”后国军战俘的悲惨遭遇,作品结合了作者的籍贯和早年的生活经历。小说开篇就引出“九里山前古战场,牧童拾得旧刀枪”,极言徐州古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然后引出“台儿庄战役”,李宗仁布署的国军徐州大解围(撤退)其实是一场丢盔弃甲的溃败。以第一人称写的国军战俘的命运是“被迫挖矿”,也与作者早年的矿工经历相关,展示的是大时代背景下小人物的荒诞经历,小说中饱含着悲天悯人的情怀。

  《孤乘》更是一部让人拍案叫绝的佳作,讲的是民国初期,深富胆略的一代奇女子的轿行创业,其中又融合了家族恩怨、快意恩仇、侠骨柔肠的情节,最后的结局又让人出乎意料。笔者去年底写《摩拜单车的创业启示录》一文,结尾部分就引入了《孤乘》这部小说的剧情作类比。

  以上三部中篇小说都是周梅森在上世纪末的作品,不光题材创新大胆、行文诙谐、想象力丰富,而且在看完全书后再来品味标题,也觉得是言简意赅、辛酸讽刺、意味深长。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在笔者看来,他的早期官场小说《中国制造》则稍显稚嫩,感觉虎头蛇尾,结局是草草收场,“言有尽而意无穷”,让人百思不得其解。至于“中国制造”这个标题,其实与小说情节关联不大,让人不明就里。这部创作于上世纪90年代末的小说,应该是周梅森从“民国抗战”到“当代官场”风格题材的转型之作,其后的官场小说作品就日趋成熟,好戏连台,直到现在《人民的名义》引发街头巷议,赢得好评如潮。

  也读周梅森小说,其实是在怀念没有手机微信、没有电脑互联网的时代,怀念海外的青葱岁月,挑灯翻页夜读的学生时光,怀念静心看小说、手捧纸书慢慢品的过往。这些都终将逝去,这些都已成为一种奢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