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归学人》16年-06期

【活动分享】美国留学生看上海

 来源: 作者:薛雍乐

发布时间: 2016-12-15

  在周六整整一天的瓢泼大雨后,10月23日早晨,天气终于放晴,留美分会也迎来了酝酿已久的首次民间外交活动。来自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校的11名美国留学生开始了别开生面的“看上海”参观访问活动。

  当天的行程给不同背景和专业的美国留学生们带来了异常新鲜和惊喜的体验。他们来自美国波士顿、芝加哥、克利夫兰、丹佛、伊利诺、新泽西、佛罗里达等地,专业覆盖了商业和公共管理、工程技术、计算机、中国语言以及国际关系、政治学等学科。他们中有第一次来上海、还在学习中文的新生,也有在上海已居住十年、正学习古典文学的“中国通”。

  负责组织和协调此次活动的留美分会常务副会长贾浩学长说,这次活动希望让美国留学生了解上海的历史和今天,体验传统文明与现代文化的交汇。因此,留美分会中来自上海各方面的专家,规划了一条与常规“一日游”颇为不同的参观访问路线,还特地用一天的时间,到计划参观访问的各处“踩点”,访问了每年接待5000多外国留学生的华东师大留学生办公室,并为天气变化准备了不同的参观访问“预案”。

  早晨8时,同学们就陆续来到了参观访问的第一站——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从全面了解上海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规划)开始。城展馆杭燕馆长不但对活动热情欢迎和支持,还在得知参访中的时间和交通考虑后,立即安排馆内做好各种准备,为此次参观同学们提前半小时开馆。

  大家在城展馆颇具特色的“今日上海”模型前驻足良久。馆内讲解员用英文详尽介绍了上海自城市形成、近现代历史演变,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同发展和各区域特点。而在360度的环幕演示厅中,同学们更是随着影片“俯视、环游”了浦西浦东、外滩经典风景线、陆家嘴三大摩天建筑、世博园区、延安路高架、人民广场三大文化艺术展馆等著名上海地标和建筑。

  在展示馆一览上海历史和今日全貌后,同学们在旅游大巴上又“穿越时空”,听有20多年国际导游经验的张女士用流利的英语介绍了上海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随后来到位于江湾的上海体育学院,参观民国时期的上海市政府旧址。这座连上海人都知之甚少的大楼,建造于上世纪20-30年代,颇具民族风格。在这里,上海地方史和规划问题专家郑祖安学长为大家介绍了当时的“大上海建设计划”和“新生活运动”。二十出头的美国留学生们对当年为倡导“现代生活方式”而每年两次举办的西式集体婚礼很感兴趣,聚集在旧照片前,想象着八十多年前与他们年龄相仿的上海年轻人的生活。但这段历史却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嘎然而止,充分证明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是民富国强、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的根本前提。

  上海体育学院教授和科研处长、我会上海体育学院分会秘书长吴雪萍学长热情接待了来访的同学们,带领大家参观了体育学院的训练场馆。当天恰逢“2016年世界青少年乒乓球挑战赛”在体育学院举办。作为中国“国球”及中美恢复交往时“乒乓外交”的纽带,乒乓比赛引起了同学们的强烈兴趣。吴学长还提到上海体育学院分会正计划举办的诸如乒乓球、武术、足球、羽毛球等各类大众体育活动,欢迎各国在沪留学生和欧美同学会的学长们参加。

  “我很想申请来体育学院进修,”正在华东师大就读国际政治、来自克利夫兰的蒂姆说,“首先从乒乓球学起。”

  在体育学院用完工作午餐后,同学们来到了上海外滩和“外滩源”。他们此前大都只到过外滩,但在郑祖安学长和张导游的介绍下,大家进一步了解了外白渡桥、黄浦公园、上海大厦、俄罗斯领事馆等历史建筑,又有了新的收获。

  与中山东一路上称为“万国建筑博览会”的24座雄伟典雅的建筑相比,被冠以“外滩源”之称、邻近原英国驻沪总领馆和新建豪华半岛酒店的圆明园路西式建筑群,多因地处僻静而被游客们忽略。但恰恰是这些历史上曾作为社会慈善组织、报社、公寓、餐厅和各种俱乐部的典雅小楼与它们所承载的历史文化,记录了上海近代开埠、租界和历史的嬗变。而别具一格的游艇俱乐部、英国圣公会教堂和基督教女青年会等各式建筑等,也荟萃了当年上海建筑的精华。它使美国学子们亲身感受到中国百余年的近代史,虽经历了被侵略的屈辱与抗争,也饱含着源远流长、人民之间友谊和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

  “这里的建筑不是单一的某个国家的风格,而是糅合了世界上不同国家的特色,很有意思。”一名学习政治学的美国同学说。而正像这里的建筑一样,上海这座城市特殊的历史也使其孕育了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海派文化。

  回溯历史后,同学们又来到位于莫干山路的M50创意园,感受当代上海改革开放的蓬勃生机。墙上的随性涂鸦、充满想象的现代艺术令人“脑洞大开”。画廊里待售的艺术新作也仿佛预示着这座“魔都”城市中蕴藏的活力和机遇。在迷宫般的M50,同学们穿行在别致的创作室和小店间,试图寻找属于自己的惊喜。“这太酷了。”一名华裔美国女生感叹说。

  行程的最后,大家来到了作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主场馆的中华艺术宫,首先欣赏了世博会期间中国馆的特色展出:大屏幕动画《清明上河图》。在这里,古代的市井文化与当代的全球展会碰撞,宋朝的艺术高峰与网络时代的科技创新融汇。动画描绘了汴京的白昼与夜晚,衔接自然,注重细节而又充满历史文化趣味,令同学们驻足观看,良久不愿离去。艺术宫中同时展出的中国现代历史油画展和西藏唐卡画展等,也都引起了大家的兴趣。

  参观结束后,同学们返回各自学校,又将投入紧张的学习生活。相信这一天的独特参访内容,使他们亲身体验了上海从历史到当下的不同侧面。帮助他们在上海继续求学的过程中,更深入地了解这座城市和其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并领略世博上海的经典之语:Better city,better life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