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知道法国建筑师安德鲁(Paul Andreu),大多源于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毗邻的国家大剧院,由他设计的这座美轮美奂的玻璃建筑,宛如凝固的音乐沉浸于古都的金瓦红墙中,演奏着首都北京的时代旋律。2016年5月25-27日,在北京举办的首届中法文化论坛上,我有幸多次同安德鲁交流畅谈,亲身聆听他的建筑语言和感受他的艺术思想,东西方建筑师的心灵火花在文化主题的论坛活动中得以交融和凝聚。
25日下午,在北京饭店金色大厅举办的论坛预备会上,作为中方理事的我第一次见到了大师安德鲁。金色大厅华灯溢彩、金碧辉煌,在同法国里昂市市长Gérard Collomb互递名片和寒暄问候后,他把我介绍给了身旁法国Egis公司副总裁Jean-Fran?ois先生。而当聊到我的职业是一名建筑师后,他指着不远处正在同别人交谈的一位白发老先生说,那位是国家大剧院的建筑设计师安德鲁,你们是同行,应该相互认识。没想到10分钟后,Paul竟然主动走向我说:“我是Paul Andreu,我的法国朋友告诉我,你也是一位建筑师,让我们彼此认识一下吧”,并边说边掏出名片。我立刻迎上前去,紧紧握住Paul的手,并做了自我介绍。这位建筑界的国际级巨匠,能够走出围绕着的交谈者,主动走过来打招呼,使我倍感荣幸和亲切无比,顷刻间仿佛一股暖流激荡心间,而在恍惚中幡然醒悟,自己心目中的建筑大师不就在身边吗!
在接下来的中法文化论坛开幕式上,宣读完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以及领导们主旨发言后,第一位登台做主题演讲的嘉宾就是安德鲁。他以简明扼要的发言阐述了对国家大剧院的思考和建筑艺术的理念,掷地有声,感怀至深。第二次聆听建筑大师对建筑艺术的精妙解读,我更觉醍醐灌顶、茅塞顿开,使我走近了Paul内在的精神世界和文化空间。
在27日的午餐中,我又有机会同大师相遇。沐浴着长安街南向照射进餐厅的阳光,我同Paul开始了第三次交谈。他向我询问了中国设计市场的情况,描述了在中国项目中碰到的各类问题,并对中国城市发展表述了他的观点。也许只有同行间的交流最能滋润心田,半个小时的畅谈在碰杯声中,在话题的欢笑声中,在前来要求同Paul拍照留念的抱歉声中,在相约七月上海再见的确认声中,我和Paul共同度过了开心的午餐时光。
下午的文化主题论坛在北京市东城区东皇城根北街甲20号的艺术8举办,这座由上世纪20年代中法大学旧址改造的中法艺术之家汇聚着两国悠久的文化情愫,作为首届中法文化交流分论坛的场地,以传统的北京四合院同法兰西文化交汇出最具时代性的融合。我和Paul同车前往。整个下午,我们又有了论坛开始前的促膝交流,也有了论坛间歇中的茶歇畅谈。
紧接着的闭幕晚宴再次回到了北京饭店金色大厅,所有的告别和祝福在碰杯声中弥漫于宏大的柱式空间,并将彩灯化为星空,充盈着环宇,浸染着夜空。同Paul的告别既是首届论坛的分手,也是第二届里昂中法文化论坛的开端。我就着这位78岁大师斜坐的身躯,蹲下身贴近他说最后的告别感言。在大厅热闹和沸腾的中法友谊气氛中,我在大师身上体味到了那份其独有的艺术宁静和神思灵动。希冀与Paul下一次热烈的拥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