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归学人》16年-01期

【活动分享】好朋友,一定会再会

 来源: 作者: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上海校友会

发布时间: 2016-02-16

  2015年是新加坡建国50周年,也是中新建交25周年。为庆祝这个纪念性日期,作为我会民间外交支持项目,2015年金秋,在外滩十六铺码头,在新加坡驻沪总领事馆的支持下,我会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上海校友会联手上海新加坡商会成功举办了“动感新加坡、感动上海”2015新加坡嘉年华活动。新加坡驻沪总领事王首毅先生、我会常务副会长臧广陵先生分别致辞,并共同为舞狮点睛,启动活动。王首毅总领事感谢了校友会出色的协调和组织工作,希望“民间大使”继续发挥独特的作用。

  王首毅总领事先后在新加坡外交部、驻北京大使馆、驻美国华盛顿大使馆任职,2012年1月出任驻上海总领事。在他任职期间,十分关心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上海校友会的各项活动,在他的推动下,校友会开展了大量有质量、有影响的民间外交活动。在王首毅总领事离任之际,校友会对总领事进行了书面专访。

  近年来新加坡和上海合作取得了哪些成就和成功经验?

  王首毅:经济方面,新加坡在2013和2014年连续两年是中国最大的外商直接投资来源国,其中在新加坡对华投资的目的省/直辖市中,上海位列第三,紧跟在江苏省和广东省之后。很多新加坡企业在华总部设在上海,并且在上海和长三角地区有很多大项目,包括了饮食行业、医疗、园区开发和房地产综合项目等。就在上个月,新加坡“上海莱佛士国际医院项目”奠基,这是上海自贸试验区推出服务业开放措施后首家落户的中外合资国际医院。

  在民间交流方面,上海及其周边地区是在华新加坡人最大的聚集地,人数达万名。2015年4月,我们继2011年后第二次在上海举办了“2015新加坡日”活动。

  对上海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有何见解和建议?

  王首毅:上海在这十几年来的迅速发展和成就有目共睹。身为中国的经济中心,上海已被世界视为国际化的大都市。但是,迅速的经济发展也为上海带来了相关的社会问题,例如,外省的民工、关键服务设施的供应(如公共交通、教育和医疗服务)、老龄化社会的应对,还有新媒体环境下的公众管理等。新加坡也同样面对着这些问题,新加坡和上海在这方面都有相互分享经验的空间。

  对上海在服务外国人来沪发展、展现上海吸引力方面有何建议?新加坡有什么好经验?

  王首毅:上海市政府一向很重视外国人在上海的居住、就业与旅游。上海市外事办公室每年也会举办市领导和驻沪总领事团的见面。在这一年一度的见面,市领导不但会向总领事团汇报上海的经济与发展近况,也会听取总领团的一些意见。这样的活动显示了市政府对在沪的外国人的重视与关注。

  当然,为居民包括外籍居民提供公共服务的工作是永无止境的。在提供服务方面,建议各个相关部门在电子政务方面多做工作。新加坡在这方面是开展得比较早的。无论是缴税、申请各种证件等,我们都尽量把程序的繁琐程度降到最低。我在新加坡每年缴交所得税的过程,通过电子政务的方式,不超过15分钟。当然,前提是政府与官员本身必须要有简政放权的决心。官员的思维方式也必须改变,才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上海在这方面,应该说也已经有很大的成就,望再接再厉。

  对上海的软实力建设和发展,有何高见?

  王首毅:上海的软实力建设和发展离不开中国的软实力建设和发展。建设和发展软实力的过程不是单方面的,中国也必须考虑其他国家的立场。上海和新加坡都是移民社会。基于良好的经济条件与机会,上海每年吸引了大批的国内和区域的人才,而这些人才就是上海发展软实力最好的文化资本。上海和周边的城市都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上海也曾经有东方巴黎的美誉,在各个文化领域有优良的历史。我相信,只要上海继续专注于经济与社会建设,并且与包括新加坡在内的其它友好城市和国家,开展互惠双赢的合作,就能够实现在软实力方面的潜能。

  从新加坡发展历程和成功经验的角度,谈谈对上海未来30年城市发展的看法。

  王首毅: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今年6月的第七届“何日华亚洲领袖公开讲座”的演讲中讲到了新加坡在未来10年、25年和50年所面临的挑战。李总理说,新加坡在未来10年面临的挑战主要是经济的持续增长。新加坡的经济要继续增长,人民的生活才能继续进步。新加坡在未来的25年里面临的挑战则是人口。25年的时间足够让我们的人口和生育等政策取得实效。如果新加坡没有年轻和有活力的人口,经济发展也会相对受到影响。

  我认为上海在今后的30年也会面临经济和人口方面的挑战。上海在经济转型方面比中国其他地方开始得早,也已经慢慢开始享受经济转型带来的红利。但是,这是一个长期的挑战。上海必须不断地进步,不断地寻求新的突破。上海在人口方面也会和新加坡一样面临挑战。中国政府已经放开了生育政策,但这是否在上海这样的一线发达城市有效还有待观察。上海面临的挑战比新加坡来得更复杂。

  如何看待中国模式与新加坡模式的异同?

  王首毅:中国的媒体曾经把“新加坡模式”形容为“社会稳定,政府廉洁,经济自由,人民安居”。这或许反映了新加坡发展模式中的几个核心的要素。相对于中国这样幅员辽阔的大国,新加坡好比一个小型的“实验室”。但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新加坡在发展道路上哪方面做得好,哪方面需要改进,大家都看得到。一些经验也因此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实用的参考价值。

  但是,中国和新加坡的传统文化和国情毕竟不一样。基于两国国情不同,很难拿两国的发展模式来做比较。

  结合与李光耀学院上海校友会的合作,谈谈对今后合作的期望。

  王首毅:新加坡国立大学上海校友会,包括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上海校友会,近年来在促进上海与新加坡交流与合作方面给予了很大的支持。校友会不但联合新加坡商会举办了新加坡嘉年华,也一直非常支持总领事馆的活动,包括今年的新加坡电影放映会和影展。我想借此向校友会表示谢意,也希望校友会能继续为促进新加坡和上海的合作与交流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