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微博上,有两个被认证的梁建章——“携程梁建章”和“梁建章-关注人口问题”。这两个账号都属于同一个人,但显然,它们代表着不同的身份。
“梁建章-关注人口问题”注册于2011年初,彼时,距离他卸下携程CEO一职、赴美攻读经济学已近五年,取得斯坦福博士学位,成为了一名宏观经济学的教授后,致力于推动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改革。
“携程梁建章”则新建于2013年。当年2月,携程宣布任命梁建章为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六年之后,携程灵魂人物、创始人之一的梁建章再入“江湖”,重掌帅印,带领携程“二次创业”。
“水土不定定同路,风雨无常常携程”,在学者和企业家的风雨路上,梁建章将双轨人生活出了自己的风采。
IT领域公认的技术“神童”
没有人怀疑,20年前的梁建章在IT领域是一个天才少年。阿里巴巴总裁马云在谈到梁建章时用了两句话:“天才”和“已经占领先机”。生于1969年的梁建章,骨子里就是喜欢将理性和感性融为一体,愿意将各种梦想在现实中落地的一个人。1983年,当绝大多数中国人还不知道电脑是何物的时候,13岁的梁建章已经学会了用自己开发的电脑程序辅助写诗,还拿了全国第一届电脑程序设计大赛的金奖。电脑和古诗,本是“驴唇不对马嘴”,但在梁建章手里,却美妙地结合在了一起。
两年后,初中没有毕业,15岁的梁建章直接考入复旦大学计算机本科少年班。一年之后,复旦还没有毕业,他又直接考入美国乔治亚理工大学,仅用了一年的时间,就完成了两年的学业。1989年,20岁的梁建章拿下了硕士学位,开始攻读博士学位。但随后他觉得“最先进的东西不是学校而是企业”,于是博士没有毕业,他就加入了世界第二首富埃利森创办的ORACLE(甲骨文)公司。
在甲骨文公司的同事眼里,梁建章是一个不太爱讲话、不太爱出风头的人,“充满好奇,又很会观察和思考”。在甲骨文美国公司的研发部待了三年之后,梁建章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品质随即显现。在一次回国探亲时,“感受到了国内火热的创业气氛和隐藏着的巨大商机”,为此他决定从技术转型到管理,为回国创业做准备。
1997年,梁建章回国担任甲骨文公司中国区咨询总监,在中国工作的两年中,他一直在努力熟悉中国市场的状况,也在小心翼翼地寻找机会,希望在国内一圆创业的梦想。
“携程四君子”一拍即合
1998年,互联网在中国悄然兴起,这时梁建章觉得机会来了。“当时互联网非常热,风险资金又非常充裕,这是很好的创业机会。”
“一开始就是几个朋友,”梁建章笑着说。他对客户兼朋友的季琦提议:“最近美国的互联网很火,不如我们也做个网站吧。”季琦一口答应:“好啊!”当时,新浪、网易、搜狐等门户网站正热,没有复制的必要,从哪里切入呢?梁建章忽然记起有一回跟女友旅行迷路,半天找不到出路的经历,于是想,办个旅游网站吧。
他和季琦找到沈南鹏说出想法时,后者的耳膜正被“互联网”这三个字频繁撞击,也毫不犹豫地答应加入。新公司很快搭建,名叫“游狐”。梁建章和季琦各出20万元,各占30%的股份;沈南鹏出60万元,占40%的股份。他们很快发现,版图上还缺重要的一环:一个熟悉旅游业的人。
于是,季琦的老同学、国企经理、曾在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校进修过的范敏被他们约来了。第一次游说,范敏不为所动。这之后,梁建章和季琦就常去上海西藏中路大陆饭店找总经理范敏谈梦想、谈未来。最终,“范经理”被他们“三顾茅庐”的诚心所打动,答应一起创业。
在最初创业的日子里,四人按各自专长分工:季琦任总裁、梁建章任首席执行官、沈南鹏任首席财务官、范敏任执行副总裁。“携程四君子”利用工作之余一起开会讨论,一道走过创业之初的艰难时光,办公地点就在徐家汇教堂南侧气象大楼17层的半层楼面,与季琦的协成公司共用200平方米的办公区域。
1999年10月28日,“游狐”更名为“携程”,正式上线。携程的成立正逢互联网高潮,不费多大力气,梁建章就迅速从IDG、软银、晨兴等风险投资商中融到了500多万美元的资金。
给了携程第一笔风投的IDG技术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人章苏阳后来解释那次成功的“投人”眼光:“这四个人有点像一组相互啮合得非常好的齿轮。团队成员的背景和素质足够支撑他们将要操作的公司。”
“灵魂舵手”登陆纳斯达克
虽然有了钱,但携程网的发展并没有像梁建章想象中那么顺利。疯狂的年代,再理性的人也难免被理想化的泡沫牵着鼻子走,许多互联网公司仅是昙花一现。梁建章明白,携程如果找不到新的利润增长点,一样岌岌可危。
他决定在携程网身上注入传统旅游服务公司盈利的模式——先从订房业务做起。
万事开头难。最初同酒店谈判的时候,酒店不会轻而易举就愿意让一家陌生的互联网公司享受“控房”特权。梁建章向合作酒店承诺到时候会提供给酒店控房量3-5倍的增量。这种承诺当时来看虽然像是一场赌博,但他却对此充满信心。果不其然,短短的几个月,携程让合作酒店的订房量急剧上升,通过携程预订酒店的月间夜量猛增到15万。
2001年,落地后的携程完成了由“网”到“服务公司”的转变,尝到甜头的梁建章对于企业的发展模式有了新的定位。在他的设想中,携程并不是一家网站,而是“高科技武装的旅行服务公司”,是传统行业的整合者。
这时候,很多人开始质疑梁建章的运营模式,他们对梁建章收购传统旅游服务公司,并且大张旗鼓地扩充呼叫中心的员工不以为然,甚至有人认为携程是“一家假的互联网公司”。但携程到底是什么公司,对于梁建章来说已经不重要了,在他看来,最重要的是,携程已经开始大把盈利,而且将竞争对手远远地抛在后面。
2003年,踌躇满志的梁建章将目光对准了美国的纳斯达克。当年12月9日,携程网正式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被定义成沉寂三年后“中国互联网公司第二轮海外上市”的起点。上市当日,股价大幅度上扬,收盘时股价比发行价上涨19.94美元,涨幅高达88.56%,成为三年来纳斯达克市场上开盘当日涨幅最高的一只股票。
2013,迟到的回归
梁建章为什么会选择在2007年携程如日中天的时候退出?又为什么会选择在2013年回归?
业内人士评价,在“携程四君子”中,梁建章更像一条龙,“吞云吐雾隐介藏形,少年早慧终年不争。”他可以不在乎携程的股价,但在他的世界里,不能没有挑战。
因此,在2007年,当梁建章和团队把携程带到平稳发展期后,他辞去了CEO职位,远赴美国斯坦福大学深造,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因为“人生还能干点什么其他的事”。
而当梁建章2012年二度留学归国后发现,江湖已经大变,群雄四起,硝烟弥漫,互联网巨头纷纷加入在线旅游市场份额的争夺。而携程的“鼠标+水泥”模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挑战。
梁建章清楚,携程需要转型,而转型就意味着挑战。一如他1997年回到上海时一样,他知道,机会又来了。只不过,在1997年,他的机会是互联网,而在2013年,他的机会是移动无线。业界认为,梁建章回归有些晚,但应该还不算太迟。谈及这次回归,梁建章表示:“我回携程,不是为了名,也不是为了利,就是要和大家一起体验二次创业的艰辛、激情和成功的快感。”
重掌携程之后,梁建章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力推“大拇指+水泥”的战略,并将携程分为机票、酒店、无线和旅游等几大事业部,将公司重新进行了装修,使个人的办公区域变得更加开放,距离感减少,交流变得更加便捷。
他将无线部门单列,也看出无线对于携程的战略意义。还加大了研发力度,不少项目都由梁建章亲自坐阵。他常常不在自己位于六楼的办公室,而整天待在四楼的研发部门。后来,他索性在四楼设立了一间办公室。从此,员工们对通过大落地玻璃看到梁建章与其他人争论的场景习以为常。
如今,梁建章无论是出差还是度假,都会使用携程APP,并向他的团队实时反馈并吐槽,“当然主要是找毛病、提要求”。如果有人跟他谈起使用携程软件的感受时,这位董事长可来了精神,两眼顿时一亮:“你感觉怎么样?攻略你从哪儿找?你还用了哪些其他旅游相关的软件?”比起枯燥的数字和令人艳羡的业绩,梁建章更愿意看到的是客户对体验的认可。
人口经济是最感兴趣的话题
当初很多人觉得,梁建章只是拿出国留学作为借口,最终还是要回来创业的。谁想到,梁建章竟在斯坦福大学完成了经济学博士的学业,彼时,他的梦想是想当一名学者,人口和经济才是他最感兴趣的话题。
他发表了一系列相关的文章:《中印龙象之争的前景》《放开生育刻不容缓》《联合国不应严重高估中国未来人口》等。2012年11月20日,梁建章联合茅于轼、许小年、陈志武等30多位经济学家和人口学家共同发起并签署一份建议书,呼吁尽快停止计划生育政策,是国内较早提倡“放开二胎”的学者之一。
每当聊起中国人口问题,梁建章便立刻变得兴趣盎然。为了宣传人口科学,这位少年成名的互联网大佬甚至可以一改低调风格,为时尚杂志拍摄封面。他的两个微博账号:“梁建章-关注人口问题”目前有64万粉丝,而“携程梁建章”只有粉丝7.9万。很明显,在人口问题上,他受到了更多的关注。
他研究人口问题也算是无心插柳柳成荫。梁建章在斯坦福大学攻读经济学博士的导师,是美国人力资源经济学权威Edward Lazear和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Gary Becker,后者的研究领域是人力资源、教育和经济,而劳动力市场和创业创新成为梁建章研究的主要课题。如今,梁建章还有一个身份,即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经济系研究教授。
实际上,很少有人会相信,身为一家纳斯达克上市公司的董事会主席兼CEO,会静下心来研究学术。然而,梁建章对人口问题的研究显示出“理工男”的那份专注和严谨,“我研究人口并不为了经营企业”,他愿意“做一个人口科学的传播者,以及中国人口政策变革的推进者”。
作为企业家的便利,梁建章认为自己有能力和资源“影响”那些对公众和政府有影响力的人、经济学家、财经界人士。他一一拜访潘石屹、任志强、甘剑平等网络大V,晓之以利弊,借助他们的影响力来消除公众对于人口思想的误区。2012年4月,他和北大教授李建新合著了号称“中国第一本正面批评政府人口政策”的《中国人太多了吗》一书,几经周折得以出版。同时,他将研究成果撰写为一篇篇文章,通过大众媒体、社交媒体“发声”。2014年8月,《中国人太多了吗》一书再版,书名改为《中国人可以多生》。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尽管中国开始全面实施二孩政策,但梁建章的研究并没有因此止步。“这不只是中国的问题,而是全世界的问题,欧洲、日韩等发达国家都有同样的问题。”梁建章打算把研究成果写成英文文章,让更多人关注人口经济问题。
纯真的理性思考者
作为一个理工科出身的学者和企业家,梁建章总是将科学、严谨的理性态度融入思考和行动。常常可以听到他说:“万事都需要量化”“所谓科学就是可被证伪的一些推测”“凡事需要问五个为什么”“所有事情上不要说套话、不要说没意义的话”“同一时间,我们只能议一件事情,不能让前面的事悬而不决”等等。
携程内部企业文化也是如此,口号是“专注、严谨、激情、纯真”,听上去有点冷冰冰,甚至携程内部在解读“纯真”时,有时候就是“不用讲礼貌”的意思。比如会议中用PPT做报告,19页刚讲了2页,老板就会打断你:“你剩下17页都是这样吗?那就不用讲下去了!”久而久之,所有的员工会有一种感觉:刻意去营造一个氛围让别人喜欢你,都是效率不高的事情。
这是梁建章开会和做事的风格。一个会议从进门到出门,进展、执行方案就有了,如果每个会议都这样的话,公司就很容易变成一个不平凡的公司。直到今天,每周一的下午,他仍然亲自参加并主持携程的技术协调会,每周二会邀请一位员工共进午餐。
“玩”心十足颠覆自我
梁建章从小就被称为“电脑天才”,直到今天,这位CEO依然“玩”心十足,而且还越玩越大。
“如果你不想被小公司颠覆,就先来颠覆自己”,这被不少互联网人所奉信的金句就出自于梁建章。2015年12月17日,作为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发言嘉宾,他依然保持了“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风格。大会期间,梁建章表示,“旅游消费就是到全世界享受最好的服务”。
“做旅游本身就是一件快乐的事。”梁建章认为,作为一个旅游行业的先锋者,绝对不能坐在办公室里指点江山。2015年10月28日,携程16周年公司庆上,梁建章穿上埃及国王的演出服,身旁是装扮各异的携程员工,仿佛从各个国度穿越而来,满是旅游行业的代入感。工作之余,梁建章也会陪家人四处旅行,当年在斯坦福大学求学时,热衷于探索美国周边;最近又偏爱欧洲风景优美、游客稀少的小岛。
“我还蛮想随性而为,下一次旅行我就不预设去哪些地方游览了。背上包,轻装出发!”在这条不断“颠覆自我”的道路上,梁建章的“玩”心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