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觉得前沿是因为年轻、青春所以才有的冲劲儿。张謇考上状元的时候四十岁,创业的时候没有啥本钱,但张謇省思了那个时代的需要,做了历史上的状元公都不会做的事情,就是创业、实业和围绕创业和实业去整合资源。张謇先生的前沿观,不曾随他的年岁增长而消弭,而是持续不断地随着事业和社会的发展而深化延展,是到老也不曾停息的思索、探索、求索的征程。
很多人觉得前沿是因为出国留学、是因为见多识广,张謇没有留学过,他去过的外国是因为早期平复朝鲜之乱和后期随官方代表团访问日本,张謇先生的前沿不在于他让自己成为各个领域的全能全才,不是成为某一方面的超人,而是广用各方人才、广植各类人才、广揽各式人才,资深者为教、爱学者为学、有能者为用,因而能形成前沿的势力和资源集结,这才让前沿操作成为可能。
很多人觉得前沿是先知般的哲人般的不同凡俗,但张謇先生的前沿是针对实业问题、针对解决实业价值链配置的要素问题、针对培育实业要素的配置所创造的社会环境问题,去定义问题、在全球搜索知识和人才、在社会上动员资源、最大限度地规范操作行为并厘定执行环节,张謇的前沿观是围绕问题场景(实业如种业、垦殖、机织、物流、经营规则、融资、股东与董事会管理、档案、配套服务等,社会发展如教育、博物、戏剧、公用事业、团防、消防、体育、养老等)的前沿观、是针对解决方案的前沿观、是在探索中参酌内外大胆创新的前沿观。
张謇创办大生纱厂的股票存根
很多人认为前沿是未知与向往的产物,所以往往有很多的不得要领。张謇先生的前沿往往是广听博闻、精心筹划、说服伙伴、优化操作,一脱通常的前沿事物通常具有的空想和不确色彩,既不同于秀才们的谈天说地,也不同于生意人的斤斤逐利,从思维的闭环到行动的闭环,张謇先生为我们提供和演绎了一幅幅前沿故事的全本场景。
不少研究张謇先生的人,着力给我们重现张謇的故事,也为我们展现至今也没有过时的很多张謇的思想和做法。但我以为,对于我们来说,张謇先生在那个时代所做的具体事情对于今天的我们也许没那么重要,但理解张謇先生以那个时候那么局限的历史条件能占到那么前沿的思想和行动位置、前沿的思路如此丰富、前沿设计如此缜密、前沿方案还要有说服力到让那么多人拿出真金白银和长期追随的前沿方式,这是真的值得我们敬重和效仿的。
通海垦牧公司:
中国第一个农业股份制企业
就我自己的认识而论,我把张謇先生前沿观中得到的五点启发与大家共享:
其一,大家都从未做过的前沿事物就要大胆去尝试,因为既然尝试的人少,那么现在的尝试无论经验还是教训本身就是权威;
其二,所有的前沿都有痕迹可循、知识点可借、相关人才可找,花点功夫去钻研、聚焦、琢磨、优化,我们就能想到其他人想不到的程度;
其三,大多数人希望赚投机钱,吃现成饭,如果有人做了探索的前30~50%的事情,后面的追随者相对容易,而且一旦有那么点突破,滚动效应更明显,关键是愿意做先行投入的人;
其四,前沿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不会锁定在某个人某个组织或者某个时候,所以前沿的价值在于持续移动,让创新和前沿成为习惯,那么前沿既不是那么难以做到,也不会真的那么辛苦,前沿惯的忍受不了不在前沿的感觉;
其五,前沿需要较小的切入点,张謇从纺织切入,我们今天也有更多专精特新的切入点,对于很多人来说也许视野和格局不大可能如张謇那么开阔,但完全不影响在某个问题点、某个挖掘线、某个着力处因持续聚焦施力而保持强有力的前沿性,因此人皆可前沿。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前沿的,我们的探索在于让乐于前沿探索的人走在前沿,让安于后沿的人踏实追随,如同张謇旗下并非人人皆为前沿者一样。如此各得其所,也是很好的事情。
张謇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博物馆——南通博物苑。2020 年 11 月 12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期间,
专程前往南通博物苑,参观张謇生平介绍展陈,了解张謇兴办实业救国、发展教育、从事社会公益事业事迹。
(作者:我会会员,零点有数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