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下午,“海聚英才、赋能无限”——上海生物医药产业未来创新发展人才主题论坛举办。作为2022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高层级的活动,本次论坛旨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上的报告和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发展,广聚海内外的归国留学人才和在沪外籍人士,探讨生物医药产业不同赛道的概念性、理念性问题,进一步明晰未来创新方向路径和产业发展的重点,探索新路子、赋能新征程。
市委统战部二级巡视员、市欧美同学会党组书记李霞、市经济信息化工作党委副书记张义分别致辞。市经济信息化委副主任、市知联会理事、市经信系统知联会副会长张英和国药控股副总裁、市经信系统知联会理事蔡买松分别主持论坛。市委组织部人才一处副处长董俊莅临现场。
李霞在致辞中指出,上海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国家战略部署,坚持人才强国战略不动摇,全力实施生物医药上海方案,加快推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上海将打造更加丰富多样的平台聚英才、赋能量、向未来。希望大家积极宣介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和无限未来,鼓励支持和吸引更多的生物医药人才归国来沪发展,打造高水平的生物医药人才高地,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和上海高质量的发展。
张义在致辞中表示,上海正在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培育集聚一批产业领域的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人才聚集、群英荟萃成为上海生物医药产业最明显的特征。今后将进一步充分营造有利于产业人才迸发创新活力和创新动力的环境氛围,广聚海内外英才,一起解析技术创新方向,把脉产业发展趋势,打造创新人才高地,提速卓越企业齐聚,期待全球英才来上海创新创业!
前瞻思考、共济未来
宁光院士发表“医学科技成果转化的产医融合创新发展”主旨演讲,分享了产医融合的思考,介绍了上海交大和瑞金医院在产业融合、技术引进、合作教育、科技转化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并希望上海生物医药产业能够反哺医疗行业,培育研究型医院,促进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能力、生产能力、制造能力和上海医院疾病诊治能力共同提高。
董尔丹院士发表“数据驱动的健康科技政策与管理”主旨演讲,从“健康促进与全球卫生挑战、科技发展与创新突破引领、数据驱动科技管理与决策”等三个方面,阐述大数据时代科技政策与管理研究从模型驱动转变为数据驱动,在健康科技管理同人民健康需求、科技发展动态、科技投入分配等方面,为人人享有健康提供重要支撑、发挥重要作用。
汇聚智慧、赋能无限
在论坛上,既有国资领军企业的权威介绍分析,也有跨国公司创新研发的深度思考,既有科研院所专家的专业解读,也有归国创业成功企业家的实践分享,大家一起来赋能上海生物医药产业未来高质量创新发展。
国药控股党委书记、董事长于清明,围绕医疗器械产业发展与创新人才聚集,从“创新生态、产医融合、人才集聚”做了专题报告,分享了“构建创新生态、拥抱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构建创新格局、产学研医用急需积极融合,发展融合创新,是器械产业人才建设的关键”等方面的深刻理解和未来展望。
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成立于1979年,目前已经成为我国一流的免疫学研究机构,副所长李斌通过介绍免疫疗法的现状与未来,分享了免疫疗法的深度思考,介绍了对个体化进行诊疗,为大家描述了个体化精准诊疗的“高德”地图时代。
鼎岳生物CEO包元武博士,从归国从业的成长经历畅谈了当前市场环境下CXO(医药外包行业)的风险和机遇,介绍了中国CXO的现状、壁垒及风险分析,呼吁行业携手拥抱医药外包春天的到来。
华领医药董事长、首席科学官陈力博士,以全新机制下的创新药“华堂宁”为例,讲述了中国创新药物发展的实践与思考,从研发、合作、支持等领域介绍了华堂宁十年磨一剑成为中国首创、全球首创的糖尿病新药,并分享了华领医药坚持“联合创新、共享共赢”的运营逻辑,成为企业医药创新的成功范例。
论坛期间,与会领导为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人才联盟揭牌,理事单位分别为市生物医药产业促进中心、市生物医药科技发展中心、市人才服务中心、市学生事务中心等四家单位。市生物医药产业促进中心发布了《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人才发展白皮书》,详细介绍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人才总量、人才结构、人才需求等。
主题论坛由上海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共上海市委统战部和中共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工作委员会指导,市知联会、市欧美同学会和市经信系统知联会主办,国药集团国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承办,华领医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和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人才联盟协办。论坛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中外药企、研发中心、科研院所的企业高管、科技人员、投资机构、海归专家等嘉宾受邀在现场参加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