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才库

蒋进军:上海展览中心主题雕塑的前世今生

 

发布时间: 2023-11-01

蒋进军教授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

毕业于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

莫斯科苏里科夫美术学院访问学者

中国雕塑学会会员,上海欧美同学会留苏分会理事

出版专著《认同与重构-莫斯科俯首山胜利纪念碑综合体》

 

如果把建筑比喻为凝固的音乐,雕塑则是这音乐中的华彩乐章;如果把建筑比喻为桂冠,雕塑则是这桂冠上的璀璨明珠。

一件公共雕塑,从设计、放大、铸造到全部建成,与城市建设、城市建筑关系密切。雕塑落成的背后也有一些被人们忽略或不知的事情。上海展览中心中央大厅前的《创世纪》雕塑建成距今已经过去了整整27年,对于上海展览中心这个上海著名地标来说,《创世纪》也已成为它的一个新标志。

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建设,魔都各种风格的建筑层出不穷,当代和后现代的建筑栉次鳞比,外滩的“三件套”超高建筑更是当代中国高速发展的见证。其实100年前上海外滩已早有“万国建筑博览会”的美誉,而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到80年代,如果要找出一座标志性建筑的话,我想上海展览中心(中苏友好大厦)即使放在今天来看,都不失为一座最具时代特色的优秀建筑。

 

两位苏联雕塑家创作《友谊》纪念碑

上海展览中心的前身名为中苏友好大厦,是一座典型的苏联古典主义风格(融巴洛克、新古典主义以及Art Deco等多种艺术风格于一体)的建筑。

落成时的中苏友好大厦

1952年,周恩来总理率代表团访问苏联,苏方提出在中国展示苏联社会主义37年所取得的各方面的辉煌成就,为了展示和学习苏联经验,中央决定在1955年3月在上海举办苏联经济及文化建设成就展。要举办这样的大型国际展览会,就必须有一个与之相应的展馆,为此中方特邀请苏联方面的专家对展馆进行设计,负责该建筑的苏联总设计师是安德烈耶夫,中方由华东建筑设计公司建筑师陈植率队负责完成配合与细化设计工作。建筑包括整体建筑点睛之笔——象征性的《友谊》纪念碑(主题雕塑),从1954年5月4日动工到1955年3月建成,仅用了10个月时间。

如果把建筑比喻为凝固的音乐,雕塑则是这音乐中的华彩乐章;如果把建筑比喻为桂冠,雕塑则是这桂冠上的璀璨明珠。上海中苏友好大厦在建成之时,中苏人民友好象征的《友谊》纪念碑与背景建筑风格融为一体,相互辉映,成为整个建筑的精神升华和视觉中心。

苏联雕塑家和中国同行在《友谊》纪念碑前合影

这座纪念碑(主题雕塑)是由苏联雕塑家列夫·穆拉文(1906-1974)和列夫·凯尔别利(1917-2003)主创设计和放大,这两位雕塑家当时都是在苏联国内已经取得成就的著名艺术家,上世纪50年代中期,他们到达中国后,除了负责主创设计《友谊》纪念碑以外,还充分利用闲暇时间与中国的艺术家和民众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列夫·穆拉文还为中国画家齐白石创作了肖像,列夫·科贝尔也为中国普通民众塑造了雕像。

当时参与放大的中方雕塑家主要是中央美院华东分院(今中国美术学院)的师生。当时这件雕塑制作了两座,分别立在了上海中苏友好大厦和广州市苏联经济文化建设展览会(后来的广交会展馆)前。

广交会展馆前的《友谊》雕塑

雕塑的创意是两名手拉手肩并肩向前迈步的青年组成,象征中苏两国人民的友好,其中一名苏联工人左手高举红旗与五角星,另一名中国工人与之相应,大步向前。可惜的是,《友谊》纪念碑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被拆除,中苏友好大厦也改名为上海展览馆,之后中央大厅门前的雕塑也换成了毛主席挥手向前的雕像,但这座雕塑在上世纪70年代初期也被拆除了。

 

1996年新建《创世纪》主题雕塑

《创世纪》主题雕塑

1996年4月,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元首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首次会晤,会议建立了“上海五国”会晤机制(即上海合作组织前身)。为了迎接这次重要的会议,上海市政府决定在会议举办地上海展览中心中央大厅前空置的雕塑基座上重新设计一座雕塑,以此来反映上海城市的科技成就和发展速度。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的张海平教授承担了这次的设计任务,张教授创作的雕塑名为《创世纪》,雕塑高9米,由一个男青年双手高举一个象征科技的自由变换的抽象线形体构成,雕塑家采用极度概括的体块处理手法,突出了男性的张力和力量。

《创世纪》局部

据张海平教授回忆,起初设计方案是一个女性形象,雕塑的含义是飞向未来,后来讨论下来觉得雕塑要阳刚一点,便换成一位男性。整个雕塑雄浑有力,又有向上飞跃的感觉。由于铸铜的时间要三个多月,对一件九米高的大型雕塑来说时间十分紧迫,只能先翻制一个玻璃钢材料的雕塑迎接会议的召开。张海平教授特别担心玻璃钢的牢度,几乎每天都去现场,生怕出问题。会议开幕的那天,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站在雕塑的前面向全球直播会议的盛况,一切都十分顺利。之后,雕塑又采用青铜材质重新铸造,牢固地矗立在上海展览中心中央大厅前。

张海平教授最初的《创世纪》女性形象设计稿

张海平教授和他的《创世纪》雕塑

1996年的上海展览中心

《友谊》纪念碑有望在莫斯科重建

如今中俄两国关系不断向好,形成了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我从俄罗斯网站上看到一份资料,前几年俄罗斯就有计划将列夫·穆拉文与列夫·凯尔别利共同创作的《友谊》纪念碑修复,并安放在位于莫斯科的中国共产党第六次代表大会博物馆(莫斯科帕尔科瓦亚街18号)附近,这不仅是对两位杰出艺术家的敬意,也体现出中俄两个国家对于历史文化、人文交流方面的重视。

如果这个计划能够实现,那么我们今后去莫斯科旅游的话,就可以重新目睹当年《友谊》雕塑的风采了。

现在的上海展览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