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冠军
● 我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分会会长
● 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教授
● 华东师范大学欧陆政治哲学研究所所长
过去一年,ChatGPT惊爆全球。在这个人工智能时代,阅读、学习与知识汲取,成为一件需要终身去做的事——因为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不会停步,非但不会停步,而且它的成长我们都知道是呈指数级形态,而非数量级。它绝不是跟你比多学了几个知识点,多读了几本书。哲学家大卫·查尔默斯发现学术刊物发表了一段另一位哲学家朋友对他的访谈,但问题是,他没有做过这场对话。最后他了解到,这是那位哲学家和GPT-3(上一代GPT)的对话,他要求GPT-3用查尔默斯的方式来进行回答。让查尔默斯惊恐的是,这段访谈完全就像是他自己面对这几个问题时脑海中会出来的话,甚至讲得还到位,难怪学术刊物编辑无法分辨。GPT-3阅读和学习了查尔默斯的思想,它还阅读了许许多多思想家的著作,它知道论争与分歧的焦点在哪里,它知道说哪些话会被认为点到了点子上,甚至会被学术期刊编辑认为值得发表。当然,它的知识面根本不只是在科学哲学领域,它读了许许多多的书、论文,甚至,毫不夸张的说,它读了所有值得读的书。
在这样的时代里,你不多读多学习,还会有你的位置么?你必须不断学习,终身学习。但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们不是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s(直译便是“生成性预训练转换器”),我们没有GPT的学习能力,所以,选出好书来给愿意提升自己的读者读,这个工作就变得极其重要。
与此同时,我们还要看到:我们不只身处人工智能时代,我们还身处在一个新媒体时代,流媒体、融媒体,游戏、短视频、综艺、脱口秀……将我们牢牢包裹,没收我们的闲暇时间、乃至边边角角的碎片时间。在个人可支配总时间限定的情况下,阅读无可避免地遭到排挤,变得边缘化。也正因此,把好书送到对阅读仍然保持好胃口的读者手中,就成为了一件特别值得去做、并且一定要把它做好的事。
我这一组、人文社科组选出来的书有什么特色?首先,好书要好读,一本书读者一开卷,马上就被劝退了,那么,这样的书,在今天很难抵达读者手里。它须是读者友好型(reader-friendly)的书。即便是讨论一个很专门的论题,阅读也是作者与读者的一场共舞,两个人牵起手来一起踏准节奏进行摇摆。读与写,是一场不接触身体、但充满审美维度的共舞。无法被读者开卷的作者,无论怎样推荐,在今天他/她的书都很难变成为一本好书。
同样重要的是,好书要有知识含量,要能激发思想。我们不得不承认,市面上有太多灌水的书、注水的书,甚至全都是水的书,所以我们要选书。我们和人工智能不同的地方在于,我们能被一本好书,激发出更多的思想。其实今天人工智能已经开始能做创造性的工作,比如平面设计,现在很多设计者依靠人工智能算法做出的图来获取创意灵感。人工智能下围棋,不但碾压人类顶级棋手们,并且出来各种令后者完全不明觉厉的下法。这就是创新,这是创造性的工作。但创造性和思想性还有不同。GPT读了查尔默斯后,能够概述查尔默斯思想与论点,能够写一本关于他的二手研究著作,甚至能够扮演他、代替他。但一个人类读者,却能够被一本好书激发出全新的思考,产生出全新的原创性著作。在我看来,在我们这个世纪,这就是人类尊严之所系。
本文节选自吴冠军学长在首届“世纪好书”颁奖典礼上的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