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按:
1945年9月2日,日本军政代表于东京湾“密苏里号”战舰上签署投降书,宣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终胜利。
历史照亮未来,正义永不落幕。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上海市欧美同学会原常务副会长、上海交通大学东京审判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向隆万(其父向哲濬为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中国检察官)通过珍贵史料生动再现了东京审判中中国法官梅汝璈、中国检察官向哲濬、倪征燠等一批留学人员,肩负民族使命,在法庭内外为正义而战的峥嵘岁月。
图:东京审判现场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读无条件投降诏书;9月2日,日本军政代表签署投降书,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1946年5月3日开庭的东京审判,则把发动侵略战争的日本军国主义元凶送上历史的绞刑柱,伸张了国际正义,维护了人类尊严。
图:中国陪席检察官向哲濬
中国参加东京审判的成员共17位,其中有留学经历的法学前辈有8位。留学美国的有5位,他们是法官梅汝璈,检察官向哲濬;检察官顾问倪征燠、鄂森,翻译周锡卿。留学日本的有3位,他们是检察官顾问吴学义,法官秘书罗集谊和检察官秘书朱庆儒。
我父亲晚年曾回忆说:“作为检察官,我参加了对战犯罪行的起诉工作。《起诉书》列举了五十五项罪状,其中与侵略中国有关的就有四十四条之多。”
图:梅汝璈经过据理力争,坐在庭长左侧的中心位置。
中国检察组邀集十五名证人出庭,更是对日军暴行的直接控诉。法庭是没有硝烟的战场。中国检察官团队在法庭和被告律师唇枪舌剑的辩论,其激烈的程度不亚于战场上拼刺刀。比如1947年10月6日,法庭审理板垣征四郎的罪行。检方有3位出庭,即检察官向哲濬、首席顾问倪征燠和顾问桂裕,辩方出庭的有6名,包括3名日本律师和3名美籍律师。辩论一整天,双方发言共245次!接下去从10月7日至9日,由倪征燠和板垣征四郎本人及其证人辩论,三天中倪征燠诘问板垣的总数超过490次!中国检察官团队以铁的事实驳斥了被告辩方的所谓“证据”,打垮了板垣扬言“和中国检察官大战三百回合”的嚣张气焰。根据庭审记录的统计,中国检察官团队在法庭发言总共43次,在庭审记录中占985页,其中向哲濬、倪征燠两位的发言共36次,在庭审记录中占932页!
1948年4月16日庭审阶段结束,由11位法官闭门开会,分析从检方辩方采纳的证据,进行量刑和判决。从梅汝璈法官当时发回国内的电报公函可知,和检察官团队一样,法官团队同样经受着严酷的考验。
一方面,法官团起草《判决书》时,涉及日本侵华的内容最多。梅汝璈在1948年11月10日的电报中说:“在叙述日本对外侵略事实经过之四百数十页中,‘对华侵略’部分,为璈所亲自主稿,提出约二百五十页,占篇幅半数以上。对于十七年来交综复杂之中日关系,论列至详。是非曲直所在,将可大白于天下后世。”
图:中国法官梅汝璈
另一方面,由于11名法官来自不同国家,观点大不相同。法官团讨论时,梅汝璈折冲樽俎,求同存异,团结多数,使发动侵略的元凶难逃法网。在宣判的前一天,梅法官发回的电报透露:“惟可告慰者,即侵我最著、国人切齿之元凶巨魁,已在从重发落之列。”
1948年11月12日,韦伯庭长宣读对被告的量刑与判决:25名被告全部有罪,7名被告被判处绞刑,其中就有法西斯首脑东条英机、从策划施行“918事变”到侵略全中国的战争狂人板垣征四郎、特务头子土肥原贤二、南京大屠杀的日军司令松井石根。
老一辈留学人员能够在国家需要的时刻,做出永垂青史的贡献,首先出基于深入血液的家国情怀;同时,他们学贯中西,法学造诣深厚,英语流利精通。值得后人继承和发扬。
我能够在退休之后,参加和推动东京审判的文档发掘和研究,也得到新时代留学人员的帮助。这里我想特别感谢上海市欧美同学会的大力支持。
早在1995年,为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上海市欧美同学会率先在当年《会刊》中刊登了我撰写的两篇文章“父亲参加东京审判前前后后”原文和“东京审判的意义及三位留学人员的贡献”。
《正义之剑-东京审判》纪念碑
2007年11月,上海市欧美同学会在福寿园耸立了全球唯一的《正义之剑-东京审判》纪念碑,由雕塑家吴慧明创作,在碑的上方是梅汝璈和向哲濬的青铜浮雕,在象征南京城墙的碑体上镌刻着17位法学先贤的英名。象征法律尊严的独角兽脚下,踩着日军残破的军旗、军刀和军盔。揭幕那天,同学会多位领导出席,徐振国和张伟江两位副会长主持和讲话。
2008年,我开始编写《东京审判·中国检察官向哲濬》一书。会长严东生院士率先题词:“海归前辈 法学精英 正义使者 民族脊梁”。在他的引领下,父亲的母校清华大学校长和他工作过的北京大学等多所大学的校院长都先后题词。其中复旦大学校长,也是前市委统战部长王生洪的题词是:“肩负民族重托 不辱神圣使命”。2010年的新书发布座谈会,以及2011年5月3日东京审判研究中心的成立大会,欧美同学会都有多位领导参加。
我本人也深深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1980年作为首批国家派送的留学人员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习。虽然当时是进修数学,但是对美国的图书资料系统有了较多的了解,语言社交能力也有了较大的提高,否则不可能后来到美国搜集资料。
今天,交大的“东京审判研究中心”已升格为“战争审判与世界和平研究院”,成为国内外学界公认的学术领军重地,越来越多的中青年学者参加了研究行列。我已经85岁了,能在这项有重大意义的工作中略尽绵力,真是不胜荣幸。
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较原文有删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