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活动动态

从没见过美国总统那么认真!尼克松为何说这件事意义不亚于登月

 来源: 伴公汀

发布时间: 2022-02-28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2月10日在例行记者会上宣布,今年是尼克松总统访华暨《上海公报》签署50周年。《上海公报》是中美签署的第一个联合公报,由此确立了两国发展相互关系应遵循的原则,特别是“一个中国”原则,成为中美关系正常化及两国建交的政治基础。中美双方将于近期举办一系列纪念活动,共同回顾历史、展望未来。

  尼克松访华,既是美国在任总统的首次访华,又是在中美长期处于对抗状态、两国尚未建立外交关系下的最高级会谈。时任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在其回忆录《白宫岁月》中记述道:“我不知道哪个总统的出访有过这么细致的计划,也不知道哪个总统本人做过如此认真的准备。”

  用美国全国广播公司随行记者芭芭拉·沃尔特斯在回忆录中所说,“尼克松总统说过,‘中国之旅意义不亚于登月’”。

在北京

  跨越太平洋的握手

  北京时间1972年2月21日11时30分,美国总统尼克松的专机抵达北京首都机场,这时,周恩来总理和叶剑英等中方官员已在停机坪上等候。还未完全走下舷梯,尼克松就远远地朝周恩来伸出手,两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足足有一分多钟。中外记者当场拍下了这历史性的一幕。周恩来说:“总统先生,你把手伸过了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

  中美元首会面

  当日下午,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会见尼克松和基辛格等人,双方进行了寓意深刻而又幽默风趣的谈话,并就中美关系和国际事务认真坦率地交换了意见。会见即将结束时,尼克松紧握住毛泽东的手说:“我们在一起可以改变世界。”

  毛泽东年岁已高,但那天精力充沛,原定15分钟的会谈持续了70分钟。尼克松告辞时,毛主席由身边的工作人员搀扶着,站起来向尼克松告别。

  “他成了凌驾整个房间的中心,而这不是靠大多数国家里那种用排场使领导人显出几分威严的办法,而是因为他身上发出一种几乎可以感觉得到的压倒一切的魄力。”基辛格在回忆录里毫不避讳地承认他在毛泽东面前感受到的气场。

  欢迎晚宴

  2月21日晚上,北京人民大会堂宴会厅举行欢迎尼克松访华的国宴。宴会开始,周恩来在祝酒词里表示,中美两国之间的分歧并不妨碍两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正常的国家关系。尼克松在讲话中引用了毛泽东的诗词“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现在就是只争朝夕的时候了,是我们两国人民攀登那种可以缔造一个新的、更美好的世界的伟大境界的高峰的时候了。”

  随后,解放军军乐团演奏了周恩来挑选的美国民乐,其中《美丽的阿美利加》是尼克松就职时演奏的乐曲。尼克松对这场演奏十分满意:“当我听到这首我熟悉的美国民歌时,心头不禁涌起一股暖流。”

  浏览长城

  按照既定计划,尼克松一行将在2月24日登八达岭长城。不巧的是,那几日北京下起大雪,通往八达岭的公路被大雪覆盖了。然而,就在23日至24日一夜间,从钓鱼台通向八达岭的积雪被北京市民清扫得干干净净。上午8时,尼克松的车队驶往八达岭,一路上还能看到零星的群众坚持在路边扫雪。美国人惊讶万分,没有想到中国能在一夜间动员群众完成如此艰巨的任务。

  字斟句酌

  在京期间,周恩来和尼克松举行多轮长时间的会谈,具体讨论中美之间的各种问题。在两人定下基调后,《中美联合公报》的具体条文内容由基辛格与中国副外长乔冠华谈判商定。

  《公报》谈判的难点是对台湾问题的表述。中方首先要求美方明确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方草案开始不提此事,只强调台湾问题应“和平解决”。虽然中方强烈坚持,美方总是不愿直截了当写上这句话。经过相当长时间交锋,才谈成了那句后来广为人知的表述:“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在杭州

  艰苦谈判

  26日,在去杭州的飞机上,美国国务院的专家们看了《公报》草案后,对“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这句话提出了异议,针对草案提出了15处要修改的地方。然而,《中美联合公报》不久后就要在上海发表,现在又要和中方代表再次谈判,这让尼克松和基辛格等十分头疼。

  在杭州的晚宴结束后,基辛格和乔冠华继续谈判。直至27日凌晨2时,经过双方反复讨论,公报内容在杭州最终达成。周恩来与尼克松在杭州草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当天,尼克松一行离杭赴上海。

在上海

  欢迎姿态

  27日,尼克松一行在周恩来陪同下抵达上海进行一天访问。据参与者回忆,当车队经过南京路时,马路两边窗户只能开三分之一,市民可以向尼克松车队挥手示意,但不能把手伸出窗外,这样会显得过分热情,因为他们是帝国主义分子;但又不能不挥,因为他们是毛主席请来的贵客。

  那天,尼克松在周恩来的陪同下参观了上海工业展览会。在一部开式双柱冷挤压机前面,尼克松试着按了一下启动按钮。当加工样品被取出时,周恩来一语双关地说:“你这是按了建设性的一钮。”尼克松高兴地说:“对,我按的钮是建设性的。”

  公报问世

  27日下午,尼克松总统在参观活动结束后回到他下榻的锦江饭店,自己点了3道菜:芙蓉鸡片、草菇蚕豆和干烧明虾球。据锦江饭店副总经理程荣回忆:“(尼克松)吃完了以后,一直在赞扬我们的菜做得好,很合他的胃口,说没想到中国的菜这么好吃。”

  尼克松在上海参观时,《公报》的全部文本已核对完成。由于美方没带印刷设备,中方承担起中英两种文本的印刷工作,以备28日向新闻界分发《公报》。上海紧急行动,把几位外文排版老工人招来,老工人和几位英文翻译奋斗了一通宵,终于完成了任务。

  在上海,中方向美方赠送两部《二十四史》。周恩来对美国客人说,这两部《二十四史》一部送给美国国务院,一部送给白宫。尼克松、国务卿罗杰斯都很高兴,说这是中国非常珍贵的史书,他们将十分珍惜这部巨著,并将使它为美国的学者们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

  28日,中美两国在上海发表《中美联合公报》(《上海公报》),标志着中美两国在对抗了20多年之后,开始走向关系正常化。

  离沪归国

  28日,尼克松等人从上海乘机回国。临行前,每位美国客人还都得到一份礼物——上海益民一厂生产的酒心巧克力糖。每颗糖内有着不同的中国名酒:茅台、竹叶青、五粮液、郎酒等,咬一口,酒香扑鼻。

  2月21日至2月28日,这短短的一周时间,打开了中美关系的大门,也改变整个世界的格局。之后中美关系逐渐转暖,并于1979年建立外交关系,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上海美国问题研究所对本文作出贡献,特此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