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委员会分会 >> 工作委员会 >> 妇女工作委员会

走进传统医学的百草园――“知行中华”春季活动圆满举行

2018/4/20 13:40:06

  4月14日下午,我会妇委会与中医药大学分会共同主办“知行中华”春季活动。此次活动的主题是走进传统医学的百草园,旨在宣传我国传统医学的基本理论及其文化,让会员们走进中医、了解中医;让孩子们认识中医、喜欢中医。在博物馆老师的带领下,会员家庭参观了上海中医药博物馆。博物馆共分三层,约占4000余平方米,分原始医疗活动、古代医卫遗存、历代医事管理、历代医学荟萃、养生文化撷英、近代海上中医、本草方剂鉴赏、当代岐黄新貌等八个专题区域,全面涵盖从原始巫医到新时期中医发展的脉络。

  馆内陈列品众多,从新时期时代的砭石骨针到汉朝的下水道陶井,从唐宋时期的医学典籍到明清时期的针盒药箱,各种承载着中医文化的字画典籍、医疗器具和公共设施无不呈现了医学精神和古人的智慧。隋唐医家孙思邈提出“大医精诚”――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他为其医著取名《千金方》,寓意人的生命比千两黄金还要贵重,是无价之宝。在对医生的品德要求方面,孙思邈与西医鼻祖希波克拉底可谓是不约而同。中医典籍博大精深,至今对后世从医者有着深刻的影响。古籍《肘后方》中记载:又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从这句话中得到灵感,最终成功提取出青蒿素,成为治疗疟疾的良方。

  在琳琅满目的展品中,博物馆里有两尊人像最值得细细观赏。一尊是乾隆年间的穴位木雕人像。这尊人像高不过50公分,身体上遍布经络穴位,据说是作为乾隆皇帝给当时编撰医书典籍有功的太医们的赏赐。这尊木雕是先有唯一保存完好的真品,收纳锦盒上的皇帝玉玺印还清晰可见。另一尊是仿制的北宋年间针灸铜人像。该人像高约170公分,与真人大小相仿;铜人身上的每个穴位都被雕刻小洞并标注清晰的穴位名。用手指敲击铜人,发出突突的声响,原来雕像里面是空心的。这尊铜像的用途是作为太医院考试的教学用具。考试时,考官把铜人表面涂满黄蜡,体内灌满清水,请学生按照试题上的穴名用针刺穴,针入水出则正确合格,针入无水则认穴错误。在铜像的边上,博物馆安置了两台互动多媒体设备,孩子们在电子屏幕上认穴点位,玩得不亦悦乎。

  博物馆三楼展示着这座博物馆独具特色的展品,那就是形形色色、蔚为壮观的药物大展。一整面墙的腊草标本,数百罐的本草植物,还有多达千种的动物性、矿物性药物,大家感觉就像来到了自然博物馆。

  最后,大家来到了操作体验室,体验自制艾条的乐趣。博物馆老师告诉孩子们艾草的作用,炮制艾绒的基本程序以及艾条的治疗方法。接着,老师开始示范制作艾条,正转几下、反转几下,一支艾条就做好了。看起来容易的步骤,等到孩子们自己上手的时候也遇到了一些小挫折。不过,孩子们丝毫没有气馁,大家齐心协力,反复操作,结果一个个变成了艾条制作小达人。

  半天的活动一下子就过去了,有的孩子们意犹未尽,家长带着他们游览馆外的百草园,继续在药草的大花园里吸收无穷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