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归学人 >> 每期杂志 >> 2020 >> 2020年-02期

【留苏百年】在列宁格勒学习“保密课程”

作者:严宝兴

2020/6/8 16:20:18

  严宝兴,浙江杭州人,1933年1月生,舰船设计师。留学苏联列宁格勒造船学院舰船建造系,1959年2月毕业回国,工作始于上海一机部船舶产品设计院,1961年转入国防部第七○一研究所,一生从事舰船总体研究设计工作。1996年、1998年先后两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赴苏留学前,周总理在中南海接见了我们

  1951年3月,金华县孝顺乡土改工作结束后的一天,我漫步在田间湖畔,略冷的春风微微吹来时,久存心底的念想再次萌生:我要读书。金华县委组织部的朱光同志和善地接待了我,给办理了离职返校的证明文件,于是我重返母校――杭州高级中学,插入秋季班高三级的下学期,顺利毕业,并与同班同学郑熊一起考进南京工学院的航空工程系。

  1952年上半年,国家拟派遣留学生赴苏联学习,南京工学院把此选拔任务分配到各系团支部负责,航空系以朱森元同学(中国科学院院士)为书记的系团支部,就推荐了我与其他几位同学赴上海参加选拔考试。最后我和郑熊、樊克恭等几位同学被录取。1952年9月底,我们与南京各院校被录取的留苏预备生一起来到北京位于石驸马大街的俄文专修学校。

  学习一年后的1953年8月,中共中央组织部长安子文宣读我们出国留学人员名单,周恩来总理在中南海怀仁堂接见了我们,讲了话。这是新中国建国后首次派遣大批出国学习的留学生,达500余人之多;主要是大学生,我被派遣到苏联列宁格勒造船学院学习,也有少数是去进修副博士学位的,如中央乐团的李德伦老师。

  满载留学生的北京-莫斯科专列于1953年8月24日离开北京,8月31日到达莫斯科;9月1日晚,我乘火车来到列宁格勒,2日凌晨,前一年到该校攻读轮机专业副博士学位的张葆华同学来车站迎接了我和来自北京的孟庆平同学。9月3日,我俩就来到坐落于洛兹曼斯卡娅街的该校大楼的一个化学实验室里。一位戴着黑边眼镜,稍胖的中年女老师为我们讲化学实验课。这是我在该校的第一堂课。

  我自1953年9月至1959年2月长达5年半的留学生涯从此启航。

  学习保密课程,毕业论文是“驱逐舰设计”

  在1957年第5学年开始前,接到大使馆通知,我国政府已与苏方商定,我校这批留学生的专业方向为军舰设计与建造。这样我们就都被允许参加该校的军舰设计与建造的所有保密课程学习;并指定我和马作圻同学的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为“驱逐舰设计”,其他同学有“快艇设计”和“潜艇设计”的,也有同学的专业方向是“船舶结构力学”和“舰船流体力学”的。回忆起来,教授的保密课程有“水面舰艇设计”“鱼雷快艇设计”和“常规潜艇设计”课程,它们的授课时数不多,考试不以分数计成绩,而以“通过”作为考核结果。在我5年学习总成绩单上有单列的专门课程一项,其下有“舰艇理论”和“操纵性”两门课。前者就是指这3门军用舰艇设计理论的课程。

  列宁格勒造船学院教授保密专业的“军舰设计与建造”历史很早,早在它的造船系未从圣彼得堡工学院独立出来之前的1909年,就设置了教授军舰设计的保密课程。1916年该系毕业生有2/3到海军部门工作,1/3毕业生是到工商业部门工作的。

  保密课程有严格的教学规定。听保密课程的讲课大教室以及每个班学生集体复习保密课程的小教室都实行封闭式管理。在这些教室门口必定派有一位老太太坐在那里监视,一旦学生、老师进入开课后,她就不允许任何人再进出。每个人的听课笔记保密本都由班长从第一科领来发给大家,课后再由班长统一收回交还。曾有一位同学在上复习课到中午时刻时,他竟把该留在桌上的笔记本带出教室。当被发现和查明此事后,这个学生被立即开除。

  允许借阅保密资料。被允许学习保密专业的中国留学生也被允许到母校第一科的专门阅览室借阅该科保管的密级技术资料和允许在专门提供的保密本上做笔记。我至今记得我曾尽可能多争取时间,甚至利用寒暑假到那里借阅舰艇设计图纸和其它密级文件,并在发给我的本上记录我认为有用的资料。

  我至今记得很清楚,当时我曾借阅过56型驱逐舰的绝密级设计图纸和苏联中央第45研究所(ЦНИИ-45)出版的舰艇设计指导性文件。其中有对水面舰艇船体设计规则、对舰艇的战术技术性能要求等。这些资料都编号和限量发行。学习研究这些资料,对我毕业论文“驱逐舰设计”自然很有帮助。

  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有一份第45研究所内部发行的“舰艇承受极限风速实用计算方法”。该计算方法于10年后的1969年才以作者А.М.罗森费尔德和Г.А.费尔索夫名义公开发表于苏联1969年第2期“造船杂志”。我还看到过苏联航空母舰设计方面的研究报告,其中有一份是如何确定航母飞行甲板长度的研究。这些苏联当时新型舰艇的说明书和设计图纸以及反映舰艇新研究成果的技术资料竟然那么快的从它们的发源地:设计局和研究所来到专业对口的高等院校,允许接受保密专业教育的学生接触使用。让他们有可能接触到所学专业较为前沿的实际知识,这种开放政策是有很重要的意义与作用的。

  为节省国家开支,毕业回国自费购买火车票

  1959年2月初,我以优秀成绩通过“驱逐舰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答辩。2月16日,苏联国家考试委员会决议授予我“造船与修船”专业(СудостроениеиСудоремонт)“舰船建造工程师”称号(Инженер-Кораблестроитель)的毕业证书,其附件记载了我5年半的大学学习全部成绩。凡需考试评分通过的课程,我都获得“优秀”的评分成绩,即“全优生”。

  漫长的留学期间,我没有自费回国过一趟(不少同学这么做了)。我与轮机系的杨学宁一起结伴先行回国时,为了节省国家开支,我俩都自费购买自列宁格勒经莫斯科到北京价值900卢布的车票(当时我们留学生每月生活费为500卢布),而绝大部分同学都是从我驻苏大使馆领取由国家购买的回国车票的。

  我俩2月17日离开列城,在莫斯科稍停数日,乘上21日莫斯科-北京的火车,于3月5日回到北京后,即向我国高教部报到。1959年3月11日,我赴成都与我相恋8年的女友结婚。同年4月,我被分配来到上海一机部船舶产品设计院工作,从此开始了我一生的舰船设计生涯。一个新家庭,也从这一年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