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归学人 >> 每期杂志 >> 2020 >> 2020年-02期

【人物剪影】李昕:在奶奶奋斗过的地方入党

作者:郜阳

2020/6/8 16:14:39

  李昕学长(右二),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心内科主治医师。1998-2004年在乌克兰巴卡莫列茨国立医科大学学习,获学士学位

  在武汉客厅方舱医院里的灯,一直亮着。密密麻麻的病床,让人有些眩晕,全副武装的医护人员穿梭其间,查房、送药。望着同事忙碌的背影,在低头看看同样被防护服包裹的自己,有那么一瞬间,李昕仿佛看见了奶奶。“那就让我替您,再一次守护这里的病人。”她喃喃自语,眼眶有点湿润。

  她是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心内科主治医师,是中国国际应急医疗队(上海)核心队员,也是全国4万多名驰援湖北的医护人员里,平凡的一员。今天是个高兴的日子,已经一个月不怎么在意外表的她还是对着镜子,偷偷画了个淡妆。经上海援鄂医疗队临时党委批准,李昕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李昕爱笑,也和所有女同胞一样爱美。“能不能脱下口罩拍一张呢?”她很快否定了自己的想法,又立即向站在一边的战友“求救”,“摆个什么姿势好看呀?”

  需要严肃的时候,李昕也能马上收住。“能在抗疫一线入党,我感到无比光荣和自豪。”坐在移动帐篷医院里,她看向不远处的方舱医院,眼里满是坚定。

  奶奶

  武汉这个地名,存在于童年时李昕朦胧的记忆里。小时候听大人们说,爷爷李公恕是眼科医生,也是武昌铁路医院(现武昌医院)的院长。他兼顾行政工作的同时,在医疗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为患者治病。奶奶胡佩兰曾是医院的妇产科主任,日夜忙碌,将所有时间与精力全都扑在工作上。“家里所有家务都由爷爷打理,任劳任怨的他很支持奶奶的工作。”李昕边回忆边说,那些片段像老电影般在她脑海闪现,时而模糊,时而清晰。

  “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李昕嘴里反复念叨着。她的奶奶胡佩兰是2013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当时的颁奖词正是这句话,只是这位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坚持了70年的“医生奶奶”,并没能等到颁奖这天。“奶奶一生最大的愿望是让穷人都看得起病,开药便宜有效,很少超过百元。”李昕有些哽咽,“听父辈说,奶奶弥留之际心心念念的依然是病人。”

  有些记忆对于李昕来说,还是那么亲切、真实。“奶奶有次开着电轮椅去出诊,摔断了三根肋骨,在家休养几天无精打采的,可一推着她去给患者看病,她马上来劲了。”讲着讲着,李昕笑了,又哭了。她回忆,奶奶舍不得在自己身上多花一分钱,却经常给病人垫付医药费。

  李昕说,奶奶的一辈子,在家里就是一本活教材。在奶奶的追悼会上,病人悲痛欲绝的画面深深刻在了她的脑海里,也让她默默下定了决心:一辈子像奶奶一样做一个对得起患者、对得起社会、对得起自己良心的医生。尽管不是呼吸和重症方面的专家,可疫情一暴发,带着女儿在巴黎度假的李昕第一时间改签回国,递交了请战书,“上前线我们责无旁贷。”

  “到达武汉后,我一定严格要求自己,吃苦在前,不辱使命,尽最大努力救治患者,帮助老百姓。”2月4日,在前往武汉的火车上,李昕向东方医院心内科党支部提交了入党申请书。

  女儿

  “疫情结束了之后,想快点回到家,抱抱我的女儿。”李昕用手撑着脑袋,似乎是想起了什么,她赶紧补上一句,“看看她的学习!”李昕有个可爱的女儿,读四年级了,这几年成绩不错。

  每天忙完工作,她又变回一个普通而焦虑的家长。看着班级群里家长发的“鸡娃”时间表,她有点慌,在她的判断里,四年级是个分水岭。对老人带孩子,李昕多少有点不放心。好在同济大学安排了志愿者,一对一辅导功课。

  “您出征以后,我和外公每天都在收看电视新闻。当看到您参加搭建方舱医院的镜头时,我们一起在下面为您加油鼓劲。上海和武汉相距800公里,可我感觉我们的心始终是连在一起的。”读着女儿写给自己的家书,李昕鼻头一酸。

  可李昕自己,也是爸爸眼中的宝贝女儿。看着女儿坚定的背影,虽然有不舍、有担心,但李昕爸爸心中更多的还是骄傲和自豪:“奶奶天堂有知,一定会十分欣慰的。”

  白衣战士,也是凡人。初到武汉,当李昕在新闻里看到有同仁因感染新冠肺炎离世,当洗澡时水洗着洗着变凉,当漫漫长夜不能开空调冻得直哆嗦,她怕了,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给女儿的班主任发了一条微信,“马上要进去打仗了,女儿您帮我照顾,万一我有什么,她以后就做你的女儿,我放心……”她还不放心。

  她把两张银行卡的密码告诉了父亲,叮嘱他留给女儿上学用。“妈妈如果不在了,要照顾自己,钱留着上学时候用,不要乱花。”

  我能想象,李昕的女儿童年一定有听不完的故事。李昕的外公外婆都是老革命。外婆在抗日战争时期不幸被敌人抓获,面对严刑拷打宁死不屈,后地下党组织趁敌人不备,在监狱外挖了个洞把她救了出来。长篇小说《越扑越旺的烈火》里,主人公张英就是以李昕外婆为原型塑造的。“从外公外婆的革命生涯中,我感受到了理想的伟大精神推动力。”李昕这样说。

  她也有放心不下的病人。有位阿姨神情沮丧,一直躺在床上哭泣。上前一打听,原来儿子在外地没法回来,丈夫被隔离在酒店,家里还有年近九旬的父母。阿姨自己患有糖尿病,但入院时胰岛素用完了。李昕只好一边安慰她安心治疗,一边联系指挥部,好不容易找来了胰岛素。“我带给她那天,她放声大哭,一个劲地谢谢我。”

  她也有过无助。出舱要在缓冲区换新口罩,遇到被拿完的情况,那真是进退两难――没法退回污染区,也不能把病毒带到清洁区。有一回,李昕穿着单衣被困在没有新口罩的缓冲区,直到半个小时后,负责清洁的阿姨到来才救了她。

  “多希望按下一个快进键,快点到胜利的那一天。”离这一愿望的实现,已越来越近了。

  4月1日晚,上海援鄂医疗队首批返沪队员解除了14天的隔离,李昕回家了!

  虽然回到了家里,但李昕的行囊和脑海里,依然满是和武汉疫情相关的物品和记忆,依然有着对武汉的一份牵挂。陪着女儿上网课,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上一顿团圆饭,散散步,聊聊天,这些与家人在一起的时刻,是如此的珍贵,平淡而幸福。李昕感慨地说:“经历过武汉没有硝烟的战争,我感觉我就像个战士,我要更珍惜现在的生活,健康活着真好!”

  白衣执甲逆风行,山河无恙幸有你。正是有这些平凡而伟大的勇士,谱写了感天动地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