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归学人 >> 主题栏目 >> 历史一页

活出真善美的大师――怀念蔡镇钰学长

作者:章逸帆

2019/5/5 15:21:44

  83岁的蔡镇钰学长于2019年3月13日永远离开了我们。噩耗传来,我心里有一种痛失好友的感觉。蔡镇钰学长在上世纪60年代获苏联莫斯科建筑学博士,是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资深总建筑师和华东建筑设计院总建筑师。认识他的人都亲切地尊称他一声“蔡博”。我因联络留苏分会工作与蔡博相识,至今已有十余年,虽然有着将近50岁的年龄差,但我们却成了忘年交,可交谈、可玩笑,甚至可以一起逛街。如果用三个字来概括我眼中的蔡博,那就是真、善、美。

  蔡博很真。他的脸上从来没有面具,表扬也好,批评也罢,从来当面且直接。初与他接触,往往被他“不恰当”的赞美搞得啼笑皆非,“不客气”的指责弄得场面尴尬。记得有次年会,因演出需要,化妆师给我涂了明蓝色的眼影,妆容夸张前卫。后台演员们都说不错,挺时髦的。不料蔡博看到后,当着数十人的面,指着我的脸说:“这化的什么东西?太难看了,赶紧去洗掉!”我当下脸红难当,完全浪费了胭脂效果。陈老师(蔡博爱人)连忙劝道:“老蔡,人家这是演出需要,你懂什么?”还有一次,也是在年会上,我陪着蔡博去会场。电梯里,蔡博指着我的手拎包,说:“这包挺好看的。”我下意识地回答:“不是什么名牌包。”蔡博朝我瞥了眼:“包好不好看跟牌子有什么关系?”然后,整电梯的人都被70多岁老先生和20多岁姑娘之间的尬聊吸引了注意力。

  蔡博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他的一生从来没有停止对美的追求。无论是艺术美,还是生活美,从下里巴人到阳春白雪,他永远都能从中挖掘美,欣赏美,感受美。蔡博家的客厅里挂着一幅巨型油画,画面里一条溪水环抱着大片白桦林。他说这幅画是请朋友照俄罗斯著名画家的作品临摹的。他能滔滔不绝地介绍这幅画画得如何如何好,“看看这斑驳的光线处理,再看看这立体空间的布局……”听着蔡博的评论,我想如果去看画展的话,肯定得拉着蔡博一起去,听他一边欣赏一边评论,肯定受益匪浅。

  蔡博爱好诗歌,他写了很多诗歌,还喜欢大声朗诵,颇有魏晋名士之风。他的诗多以现代诗为主,题材多样,有山水风光,有咏物抒情,还有颂扬人物。他的作品最明显特点就是充满炙热而丰富的感情。读者很难相信这些诗歌出自于一位耄耋老人的笔下。蔡博常说,诗歌是情感的载体,没有情,哪有诗?有时候,他写完一首诗后会打电话给我,大声朗诵给我听,请我品评这首诗写得如何。如果他觉得一遍念得不够清晰,还会反复诵读,直到确认我已经完全理解。初时,我对蔡博念诗的举动不太理解,我既不是文学编辑也非诗歌达人,难道他打算效仿白居易给街坊老太太念诗的典故?后来,我才明白,原来蔡博想要找一个倾听者从情感上肯定他的作品。也许在他眼中,我也算得一个情感丰富同时又喜爱诗歌的朋友吧。

  蔡博热爱生活中的美。他喜欢轧马路,浏览路边店铺的橱窗,欣赏琳琅满目的服饰。他说“我的衣服是自己买的,我还帮陈老师买衣服呢。”有一次,开完会我送蔡博回家。原想着打出租车,不料蔡博却说:“今天天气不错,你有空吗?我们逛逛马路吧。”于是,我们两个人从威海路一直逛到了淮海路。蔡博谈兴甚浓,说起服装,他有独特的见解,相比品牌,他更关注面料、款式与性价比。和蔡博逛马路绝对是一种有趣的体验,富有知识性与娱乐性,兼具浓厚的生活气息。

  蔡博喜欢美食。我有次去蔡博的办公室商议工作。结束时已接近午饭时间,蔡博邀我去品尝食堂的伙食。他说别看是单位食堂,大厨很有几样拿手好菜,得赶早去,否则好菜都给人家吃完了。到了食堂,我才发现清洁阿姨、掌勺厨师们都认识蔡博,热情地和他打招呼。和蔡博一起吃饭,不必动用脑子想话题,不必时刻注意用餐礼节,只要充分调动味蕾,跟着感觉走,开开心心犒赏自己的胃。这个菜好吃,你随意多吃几口;这个菜不好吃,直截了当说不喜欢吃。虽是工作午餐,却有家庭用餐的温馨。吃完饭,蔡博还要和大厨探讨下今天菜烧得入味否?哪里尚可改进下?看得出,这样的对话常常发生,已成惯例。双方怀着对美食精益求精的目标进行亲切而又专业的探讨,无怪乎食堂的伙食水准堪比星级饭店。

  说起他对美的理解,不得不提到他的建筑设计专业。蔡博一生主持设计了许多优秀的建筑作品,我特别关注了其中两个,其一是上海电信大楼。大楼设计成点状“筒中筒”结构,造型构思是我国传统建筑风格与现代建筑风格的有机融合。蔡博凭此项目荣获上海优秀设计一等奖;我们家因建造电信大楼而动迁至浦东。这可能是蔡博与我冥冥之中追溯得到的最早渊源吧。其二是他晚期代表作品――元代水闸遗址博物馆。蔡博对博物馆情有独钟。他说建筑设计必须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相协调,最好的建筑物应当是浑然天成,融为一体。元代水闸体现了古人借自然界风水之力的智慧,现代建筑设计更要注重生态环境与文化传承。博物馆在他的操刀下,巧妙设计自然通风系统与采光设施。太阳光透过屋顶折线形玻璃,散射在室内仿佛涓涓流水。博物馆门头设计成蒙古族弓弩的抽象形状,仿佛在向元代先人们致敬。

  蔡博的真与美构成他的善良。蔡博的善是出自于人性本源的善,他的心灵如泉水般清澈见底,他的眼睛时常透着一股孩子般的狡黠。担任留苏分会的会长期间,他捐赠钢琴,创建普希金合唱团;关心年轻留学生,请他们吃饭,鼓励他们多发挥作用;照顾会内老学长,到学长家里慰问,定期举办新春大聚会。蔡博好似温暖的太阳,照耀着留苏分会大家庭。

  蔡博的一生孜孜不断地追求真、善、美,也活出了真、善、美。如今,他已离开了我们,但是他亲切的笑容、幽默的眼神、纯洁的灵魂将永远在我的记忆中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