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归学人 >> 主题栏目 >> 学子之声

让好戏从这里开始

作者:黄墨寒

2018/8/27 15:44:45

  “上海文化”的形成与本地文化团体不断的原创力是密不可分的。文化内容的创造 如同幼苗生长,在其还未成熟结果、经历市场筛选之前,需要时间、土壤、环境和制度性的鼓励和保护。上海的文化市场繁荣也需要多元主体的文化团体。目前,上 海大量的、民营的、年轻演出团体和制作公司缺乏良好的成长环境和制度性保护。

  ◆民营艺术团体找不到排练场地。通常情况下,场团合一(即 拥有自己场地的演出团体,如上海交响乐团、上海京剧院、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等)的演出团体一般能够在自己的剧场中的排练厅排练;艺术院校(如上海戏剧学院、 上海音乐学院的师生组成的表演团体或演出项目)可以在自己学校内的排练厅排练。而当一个城市的文化活跃程度和文化创作力达到一定程度后,会涌现出越来越多 年轻的、不属于院团和学校的民营的表演团体和制作公司。这些公司往往没有自己的排练厅资源。

  ◆大量经营性排练场地不适用。民营艺术团体 对排练厅需求日益旺盛,市场上也相应出现一些经营性的排练场地,而这些通常由业主(地产公司)开设的排练厅,往往由于对演出排练需求缺乏了解,造成空间设 计和设施上不合理,既不利于剧组排练,也影响周围居民,无法形成市场上的供需平衡,造成浪费。

  ◆经营性排练场地价格过高。由于对排练厅的需求旺盛而供给不足的情况下,经营性排练厅的租金高居不下,对于在初创阶段的民营艺术团队来说,成本过高。

  以上这些问题都抑制了民营的年轻艺术团体和制作公司的发展,也妨碍了舞台剧目等项目的创作活力,乃至文化创造力。

  世界各地对文化,特别是对年轻、新兴的戏剧团体,舞台艺术创作比较重视的城市都有政府发起、出资,委托第三方运营的、公益性的剧目排练中心。加拿大的多 伦多、蒙特利尔等城市、韩国首尔、中国台北等,有的是利用现成的国有剧院,有的是政府出资改造废弃建筑物,如游泳池、旧学校、旧厂房等。这些公益性的舞台 表演排练中心,以低于市场的价格,为表演团体提供专业的排练空间,支持了新兴艺术社团的成长和艺术剧目市场的繁荣发展。如台北市文化局出资打造的“艺响空 间”,打造20余个排练中心供应给台北的各类演出团体,培养和走出了一批如台北新潮乐集、十三月戏剧场与兰庭昆剧团、水磨曲集昆剧团等艺术剧团。

  2015年,北京市文化局在大陆范围内率先开设了北京剧目排练中心,由文化局发起、出资租用场地并维护硬件设施,采用对社会公开招标购买服务的方式邀请 专业的第三方进行运营管理(目前是保利集团旗下公司以每年40万的报价中标)。该剧目排练中心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美术馆后街(中国美术馆北侧),邻近中央戏 剧学院。中心内共有排练厅18个,其中大排练厅2个(租金500元/天)、中排练厅10个(租金300元/天)、小排练厅6个(租金200元/天),另有 一个配备有灯光、音响、化妆间的合成厅(租金800元/天),配套设施包括2个会议室和1个配备有冰箱、微波炉、自动贩售机的餐室。自2015年11月开 业至今年3月,北京剧目排练中心先后接待了336个演出单位的共454个剧目在此排练,并获得了大批艺术家的好评。除了以市场价格2.5折的价格为演出团 体提供低价的排练场地外,该中心还为表演团体对接北京文化艺术基金、低票价活动和一些主题展演的资源。通过硬件、软件结合的方式,北京市文化局的这一举措 可以说是激活了北京演出团体的创作力量。

  根据对北京剧目排练中心的现场考察和之前与台湾、多伦多、首尔等城市相关机构的交流,以及目前 上海舞台剧发展的现状,建议上海成立一个由政府发起、资助的公益性舞台剧排练中心。该项目应由具有丰富行业经验的第三方参与策划、设计(硬件装修)和运 营。在深入了解演出单位,特别是年轻、新兴的戏剧团体的需求后,提供包括硬件设施(排练场地)在内的一系列服务,以低于市场的扶持价格,促进原创、新作的 创作,为日益增多的演出场所提供优质硬件服务,为建立文化大都市添砖加瓦。

  (作者:上海戏剧学院教师,影紫资本创始合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