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归学人 >> 主题栏目 >> 封面故事

不断进取 舍我其谁――访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分会会长宁光

作者:王德毓

2019/2/20 16:58:25

  2018年12月26日下午,我会第60个一级分会,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分会成立。中国工程院院士、瑞金医院副院长宁光当选为首任会长。宁光院士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曾在具有百年历史、全美最杰出医学院之一的贝勒医学院做博士后研究。2015年12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院士。

  “我就想做一个能帮助病人的平平凡凡的医生,我和我的团队始终奋力行进在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预防诊治的漫漫征途上,每次诊治疾病的过程都如履薄冰。在攀登医学高峰的路上,有太多太多难以征服的难题,但历史选择了我们。”

  ――宁光

  瑞金医院门诊5楼内分泌诊治区,在以鲜艳的橙色为标志色的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National Metabolic Management Center,简称MMC),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研究中心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研究所所长宁光,一边检查工作,一边用谦和、严谨、朴素的语言接受我们的采访。

  宁光学长长期致力于内分泌代谢病的临床诊治和基础研究,曾在国际上率先提出遗传性内分泌病的3类10种分类方法,并建立完善的诊治方案,被誉为“追逐医源的医生”和“为遗传性内分泌病编写家谱的医生”;在《Science》《JAMA》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0余篇,四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以色列糖尿病联盟终身成就奖”“美国内分泌医师协会国际内分泌医师奖”;组织制定多部临床路径与指南共识;先后承担包括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各级基金等20余项……

  “这些只是过去的阶段性总结。”宁光院士说,三十多年,有多少至高奖项和荣誉,被他束之高阁。显然,他更想告诉我们,只有不断进取,科学才能体现生命力。

  “这款糖尿病辅助用药决策AI系统,相当于一位拥有二十多年医龄的医生,它的诊断及治疗模式能为全科医生提供辅助诊疗方案,全面提升标准化诊疗水平。未来有望让超过1亿的糖尿病患者在家门口的基层医院就能享受到标准化、专家级的诊疗服务。同时,也可以让更多的医生从固化的流程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精力去思考研究更重要的问题,从而给患者更多的个性化指导。”

  他强调,无论是循证医学、转化医学、精准医学还是智慧医疗或大数据医疗,医学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始终是科学研究,即揭示生命本质的基础医学研究和解决人类健康问题的临床研究。必须建立基础与临床研究相互对应的组织框架,以创新的思路不断突破,从而开创医学研究的新局面。

  这位闪耀众多光环的科学家执着地表示:“瑞金(医院)的内分泌发展已经走在世界前沿,到了需要创造经验、创造知识的阶段,这是历史的选择。”

  “低调”医生的神奇医术

  “我首先是个医生。”这是宁光院士接受采访时再三强调的一句话。然而,在瑞金医院内分泌科的同事们眼里,他却是一位“大神”!

  内分泌科苏?F为主任医师给我们讲了两个故事:

  当年还是内分泌代谢科主任的宁光,有一个堪称传奇的案例。患者是一个外源性糖皮质激素使用的病人,“昏迷”了,多次组织会诊都没有能给出准确的诊断,情况紧急。由于患者使用了糖皮质激素,医院请内分泌科参与会诊。宁主任到了ICU,检查过病人身体之后,就站在病床边,当着“昏迷”的病人和家属谈病情,仔细分析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的问题以及可能带来的副作用。“谈话大约进行了两小时左右时,突然,宁主任轻轻一拍病人道:‘小张,醒来!’神奇的是,患者小张真的睁开了眼睛!”

  原来宁主任在检查时,发现患者的小指略微动了一下。再加上药物剂量、临床症状和体征不相符,结合家属描述的患者情况,他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存在一定抑郁状态的病人,那两小时的谈话看似只是和病人家属在谈,其实同时也是在给患者做心理治疗,解除病人顾虑。

  在千头万绪的临床线索中迅速抓住主要矛盾,并且给予有效的治疗,不是每个医者能够做到的。

  苏?F为回忆说:“总查房时,宁主任经常能捉住一些特殊病例。有一次,有个肾上腺增生的患者收在病房,当时检查后没有并发现非常明显的异常。由于患者年龄比较大,有高血压,在基本检查没有发现特殊异常后,就准备让患者出院随访了。宁主任听取临床汇报后,跟患者聊上了,询问有没有孩子,有没有结婚?“当他得知患者没有婚育时,马上告诉我这个病人可能是一个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的患者。当时我就懵了,我从来没有从这方面诊断过。宁主任还笑着和我打了赌。最后基因检测提示,患者是一个21羟化酶缺陷的病人。”

  “其实,当时宁主任早就在思考肾上腺激素测定的问题了。大约10年之后,我们就可以检测几乎所有的肾上腺皮质类固醇激素了。”

  业内一致认为,衡量内科医生临床水平是比较难的。看的病人越多,病越重,自然更加困难。但是能在重压之下,依旧保持严谨的态度,踏实的作风,求实的精神医治患者,就是“高手”。

  苏?F为感慨地说,宁院士几乎每看一个病人,都会从疾病出发,寻觅到产生机制,并且给出一个普适性的解决方案,最后推动临床进步。

  医生既要会治病救人,又要会思考研究

  从事临床繁忙工作的同时,还能沉下心做研究并非易事,宁光学长的时间是如何分配的?又是如何带领瑞金医院内分泌科在国内乃至国际上享有盛誉的?

  “我白天的工作时间大部分会分配给医院和患者,晚上则会分配给实验室和文献。科研的时间是挤出来的,挤出时间从事临床研究已成为我的一种习惯。”

  “我们需要全国内分泌学界去总结一些经验,然后再把这些经验升华成理论,再把理论转变成别人可接受的临床实践,这样的话,中国的内分泌学科才会有更大的发展。”

  宁光认为,随着临床规模的扩展,以及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人力和时间成本成为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重塑架构、提高效率是瑞金医院内分泌科必须要做的,首先需对团队人员结构进行调整,形成研究型医师――以临床为主兼顾临床研究;临床型科学家――以研究为主兼顾临床工作;基础研究科学家――全身心从事科学研究。同时配以兼职的统计学家和技术人员,继而以亚学科为单位,形成临床和研究伙伴团队,即以研究型医师为领导的临床型科学家、统计学家和技术人员组成的临床研究小组,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

  瑞金医院内分泌科曾先后在顶尖科学杂志《JAMA》和《Science》上发表了研究报告,而所有这些正是基于瑞金医院内分泌科临床与基础有机结合的转化医学体系。随着社会和医学的发展,现在已经进入了大数据和智慧医疗的时代,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每个临床医生都应该思考如何进行临床研究。

  临床科研的出发点是提出科学问题,要有新概念,并通过精巧的科研设计,以新技术、新方法,提供准确回答,要把疾病诊断的疑难点作为临床研究的起点,注意和发现与常规思维相异和习以为常的现象,刨根问底,寻找答案,指导临床,提高诊治水平。

  “我们是临床医生,但我们一定要做临床和基础研究,我们所做的研究是临床需求驱动型研究,要创建新的治疗方法,创新诊断手段,最终形成的论文和专利一定要符合患者的需求,达到临床促进科研、科研推动临床的双赢效果。”

  以前我的老师这样对我,我也这样对他们

  要打造一个引领国内乃至世界水平的学科,传承当然是不言而喻的。宁光学长总是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呵护他的学生,用他平实朴素的语言就是:“以前老师对我是如此,我也如此对他们。”

  我们跟随宁光院士来到内分泌代谢病实验室――一栋并不显眼的大楼。楼道里,齐刷刷地排列着一排排放置病理样本的冰箱,在一间40平米左右的实验室里,坐满了正在做实验的工作人员,看见宁院士进来,原本专注的神情立刻绽放率真的笑脸,纷纷在局促的座位上起身,一如我们在球场上遇见球星。

  除了周三的科室大查房和周一下午的多学科病例讨论,瑞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每天中午都雷打不动地有“午餐业务学习会”:周一是临床组及课题组组长会;周二是“瑞金内分泌讲座”,外请专家做专题讲座;周四是研究生汇报;周五是本周最新文献回顾与学习。宁院士说:“这种边吃午餐边讨论业务的午餐业务学习会,我们坚持了10多年。”参加午餐业务学习会的有科主任、教授,也有年轻医生、研究生以及实习医生。他们着眼于将科研与临床紧密结合,许多成果与发现最初就是在午餐桌上讨论出来的。

  他谦逊地说自己内向,不好意思当面讲,每次利用出差途中的碎片时间,以书信、邮件、留言的形式表扬学生们出色的工作,发自内心地为他们点赞。

  内分泌研究所的公众号上经常会出现宁光院士的点评:

  “王老师获奖了,2017最具影响力医务女性,整个上海只有四人;祝贺王卫庆教授及其团队。这是瑞金内分泌10年来,第四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了。”

  “一个学科的发展人才梯队很重要,需要传承一种精神文化和对医学及科学的不懈追求。这其中年轻人是最重要的,尤其是有追求、有理想又有想法的年轻人更为重要。顾燕云就是这样一位年轻人。”

  “毕宇芳与洪洁、赵红燕和陈宇红是一拨人,我们学科第二个年龄层次的人,他们年富力强,担当重责,成为学科骨干。”

  “徐瑜是瑞金内分泌第四位获得国家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资助的年轻人,在她之前是毕宇芳、曹亚南和王计秋。一个医院的临床学科,有4个年轻人获得优青基金,我猜是不多的。”

  ……

  作为团队领导和师长,宁院士这样要求自己:不仅时刻提醒自己是小我之人,更是一个不断带领团队去寻找真理的人。一个充满理想与激情的人;一个心怀大目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人;一个具有人格魅力和感召力,团结整个团队的人;一个在专业上处于领先地位但谦虚不张扬的人。

  结束了在医院一天的工作,宁光院士像往常一样,合上电脑,走出瑞金医院大门。此时,夜幕早已经降临。等待着这位在攀登世界内分泌代谢病医学高峰的领航者的,还有他未尽的研究工作。追寻真理的道路上也许荆棘丛生,但是就是凭借着不断进取、舍我其谁的坚韧精神,才能召唤智慧之光,照亮前路。